
1. 法國1905年的政教分離法案,所保護的1905年之前的宗教建築,當然係天主教建築啦,左仔居然反過來話,唔可以用來資助清真寺?你冇野呀?你有1905年之前的清真文物咩?原來法國歷史係天主教,因此保護天主教的文物都叫做「歧視」--哦,中國人最愛的邏輯,天主教有錢拎,我冇錢拎,我可唔可以話要起個關帝廟叫法國政府資助我?唔資助就鬧佢係歧視?
2. 私立學校方面,用香港來比較就一樣啦--你當初成立的私立學校辦得好,政府以1959年的立法去補貼一些歷史傳統的學校,在左膠眼中又係「歧視」--因為佢地來得太遲,即係點解我突然今日要起間「少林武術學校」,或者「董建華紀念書院」,法國政府唔批錢(更唔好講,家下冇錢,BUDGET CUT),左膠又話這是「歧視」。
3. 陳某人所引的原文有段膠到裂,膠到佢都唔好意思引用,現引如下:「And there exist other traces of Catholicism within the education system, like a public school calendar organized around Catholic holy days and public school cafeterias that serve fish on Fridays」
根據左膠觀點,香港放農曆新年,唔跟伊斯蘭教放假,就叫做「歧視」;放佛誕,唔放先知假,又係叫做「歧視」,呢班左膠認為你唔把阿拉伯搬到法國,唔把法國變成伊斯蘭國家,就叫做「歧視」。
其實你地知唔知咩叫做「入鄉隨俗」?你要政府資助清真寺,你可以搬去沙地阿拉伯;你要政府資助伊斯蘭學校,你可以搬返去阿拉伯國家;你要跟伊斯蘭曆法放假,你更奇應該搬返去伊斯蘭國家,而唔係話一個原本國家係天主教,歷史上長期都係天主教,如今已經「政改分離」的國家,拒絕用公帑資助你「伊斯蘭化」,竟說成是「歧視」
再次證明,信左仔一成,雙目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