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四, 3月 28, 2013

香港沒有責任滿足中國 -

刊於 2013 年 3 月 28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梁振英接受鳳凰衛視訪問時表示:「香港盡力滿足大陸同胞需要」─劣評如潮,市民紛紛質問:那麼香港人呢,由誰來滿足香港市民的需要?

其一,一國兩制之下河水不犯井水,井水亦不犯河水,香港沒有責任去滿足中國的需要;其二,中國的奶粉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不是短期的災害而是長期的缺失,正所謂「長貧難顧」;其三,香港只是一個七百萬人的城市,而中國卻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的市場,兩者的需求完全不對稱;其四,香港本身幾乎已沒有農業及工業,更沒有產奶,因此根本無法製造奶粉去滿足中國;其五,香港買奶粉靠轉口,而原產地包括英德荷都出現奶粉短缺,連原產地都沒有貨,香港如何憑空變出奶粉呢?其六,中國出現短缺的奶粉,只是個別牌子,甚至香港缺貨的大陸市場反而有,只是價錢更貴而已。

另一方面,外國傳媒紛紛報道,由於香港的「限奶令」,對整個歐洲帶來天翻地覆的影響:荷蘭超市於三月份後實施嚴格的限售一至兩罐奶粉的限制,都依然出現大量的奶粉短缺;德國更因為沒有準備而情況一發不可收拾,不但貨架被掃空,奶粉商接受訪問時更表示,工廠所有生產線已經二十四小時不停加班工作,每年只休息五天,每星期卻依然接到千多二千個缺貨的投訴;至於英國更出現大型超市監視大手掃貨者,把多次買奶粉的客戶列入黑名單,封鎖購物賬戶,連生意都不做,這顯示即使在歐洲奶粉原產地,其產量亦無法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請問梁振英,奶從何來?

今日中國既不是一窮二白,而是隨便就拿出二百七十幾億元去買俄國軍火的「強國」。中共每年豪花幾千億元作維穩費,去監控及拘捕異見分子!說到底,中國怎會連王光亞也要買外國奶粉?這惡果是誰造成的?

從香港一個指令居然可以牽動全歐洲的奶粉市場,足以證明香港本身所承受的壓力之嚴重;政府一旦取消「限奶令」,香港將會即時重現奶粉短缺風潮,特區政府出賣香港市民去滿足大陸,是絕對可恥的賣港行為!今香港人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都無法滿足,政府卻只懂顧全大陸,令港人越來越感受到,九七後的香港,才變成了真正的殖民地─中國的殖民地;人心思變,源於此。


聯絡作者:http://www.facebook.com/fokguyhk
林忌
時事評論員

星期三, 3月 27, 2013

公交塔利班 (上)

香港有一群維園阿伯,他們自己唔想要民主自由,因此每一日都痛罵追求民主自由的人,然後大鬧有民主自由就會亂,就會搞衰經濟,因此天天破口大罵民主派,他們可稱之為反民主自由塔利班,或愛國塔利班。

同理,香港更有群左膠,他們自己唔想要道路自由,因此得閒無事做就寫文狂鬧擁有道路自由的私家車,大鬧有私家車就會塞車,就會污染環境,就會令佢地煩惱不已,因此天天破口大罵開私家車的人,他們可稱為反私家車塔利班,或公共交通塔利班,或用佢地最愛的大陸述語:「公交」塔利班!

他們最痛恨的,就是你比佢多一粒魚蛋

這班「公交塔利班」能夠寫乜呢?就係推砌一大埋數字以及統計數據,寫一篇又長又難讀的垃圾,然後就在成篇你睇到就來瞓的垃圾後面,加一句完全和文章無關的結論。

香港一大群左膠邏輯混亂,見到文章有好多數字、統計,就會覺得好 high,一見到圖表,就會高潮;如是者雙方高潮過後,果位女士問:「你愛唔愛我呀?」男方答:「愛!」──這就是他們想達到之目的!成功爭取反私家車的陣營,又多一人了!

這篇以「公共運輸研究組 Public Transport Research Team」名義,卻不敢落自己筆名由 Ben Hon 寫成的膠文,一開波就犯上膠人的錯誤,就係在解都冇解過咩叫 ABC 方案之前,然後就廢 up 一大輪垃圾,然後就自說自話,講咩 AB 會影響公共交通,C 就唔會,然後所以反對 AB 喎。

哦,咁都得?咩叫 ABC 都唔同讀者講,一開始就立論拿?咁的文章都有人讚?成班讚的都是傻的嗎?

這就是「公交塔利班」的真正心理反映,他們連令讀者知道何謂 ABC方案都不屑,總之武斷講一句:「凡影響公共交通的反對,凡可以毀滅私家車的就支持」,因此你地連咩叫 ABC 方案,或者記起究竟何謂 ABC 都唔重要啦!

A 方案:東隧減五元,紅隧加五元,其他車輛以佔用路面空間及路面損耗來加減
B 方案:東隧減五元,紅隧加五元,其他車輛以原本收費的比率來加減
C 方案:公共交通收費不變,東隧減五元,紅隧加十元,聲稱東隧貨車減幅高於紅隧加幅。

看完方案你就知道,這班無恥的私家車塔利班為何不敢寫出何謂 ABC 方案了!因為他們不敢讓讀者知道,他們之所以反對 A 方案,是因為其他車輛以佔用路面空間來加減費用! 他們不敢讓大家知道 A 方案是相對最公義的──如果問題是為了解決塞車的話!

他們不願公共交通為塞車付出一毫子,雖然巴士公司根本唔會益佢,一樣鍾意加就加;一旦措施有效,正如佢地所幻想會減少人坐私家車,過海隧巴以及港鐵這些最搵錢的路線,一樣會因為壟斷地位可以加價,正如今日凡過海的超高收費,根本唔係因為隧道費,而係因為壟斷!佢地寧益港鐵,都唔肯畀你有道路自由!

(未完待續)

星期二, 3月 26, 2013

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


刊於 2013 年 3 月 26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三十年前的中英談判,英方支持香港人有權討論自己的命運,中共攻擊英方玩「三腳凳」,堅拒有香港代表參與談判,結果就是港人被出賣,香港被強迫「回歸」。

隨着這幾天英方公開的談判細節,令港人更加了解到為何不能為自己的命運公投;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人,被迫催眠相信中國共產黨,欺騙自己最遲可以○七、○八雙普選,然而這一切都已經變得很清楚,中共喬曉陽列出的一七年「假普選」條件,即候選人必須「愛國愛港」,不能「對抗中央」,其條件比起小圈子選舉更苛刻,即預先要「多數選委支持」,才得到「參選資格」,即香港人隨時只能從鍾樹根和蔣麗芸之中,選一個成為特首。

從這些中方自稱的「底線」,可看出中共從來沒有打算讓香港有真普選,而只是不斷實施緩兵之計;三年又三年,香港民主派的精英垂垂老矣,青黃不接,更從來沒有認清中共殖民滲透、傳媒洗腦以至政經控制的三路戰略,還妄想在沒有任何本錢之下,可以天降民主中國!回首已是百年身,香港早已全面淪陷。

中共是一個騙子,中國是一個騙局,香港幾百萬人被騙足三十年,你們還未被騙夠嗎?上一代普遍受民族主義洗腦,至今自認是中國人,中國給了你甚麼?幾百萬人在大陸的土地被迫得逃亡,來到香港再被中共騙多三十年?究竟你們這些「中國人」,要被中共政權騙多少次,才肯承認自己是一個蠢蛋?才會質疑自己為何要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三字就是詛咒,你愛中國,中國愛你嗎?

年輕人高舉英治年代的香港旗,就是要把時鐘撥回三十年之前,要修正當年愚蠢的選擇;歷史沒有如果,但如果當年港人誓死效忠英國,有如福克蘭島或直布羅陀,又或者今日北愛爾蘭的「親英派」,為此絕食甚至自焚,令英國在國際上顏面無存,今日香港是否能夠有一個較好的命運?我們不知道;可是我們肯定的,是八九六四之後英國被迫給予五萬個香港家庭居英權,這證明了如果當年香港人激烈反抗,英國絕對會讓步,問題是太多香港人對中國太多幻想!問題是當年大家爭取得不夠!因此作為年輕人的我們,生出來就只有接受作為「中國人」的詛咒。

李卓人說得好,喬曉陽的宣告是對香港人宣戰;年輕一代對中國死心了,由今日起,香港再也沒有「溫和民主派」──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不是「中國香港」。

林忌
時事評論員

星期五, 3月 22, 2013

七十六萬單程證的負擔

刊於 2013 年 3 月 22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離鄉背井要適應一個新地方,從來都不容易,新來者不但要適應不同的語言與風俗文化,更要面對學歷與經驗的認受問題,而大陸來港的新移民,也因此多要從事低技術的工作。

今日的香港,早就不是六、七十年代的發展中經濟,既沒有工業去吸納大量低技術勞工,且生活費之高比起歐美的發達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新移民只得到低收入,卻要面對高開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只能吸引到機會成本較低、即俗稱「冇得輸」的新移民,造成社會負擔,更無助於經濟發展。

由董建華起的每一位特首,不斷聲稱香港要發展「高增值」及「知識型」經濟,新移民難以投入及競爭這些職位,則只有從事低技術工種,結果人人皆知,即近十多年拖低技術工種的人工,令貧富懸殊不斷惡化,除了怪罪於地產霸權或借最低工資去治標,社會卻沒人敢出來指出問題是人口政策,要治本只有停止無限制吸納新移民。

目前每天有一百五十個單程證配額,在九五年之前,配額只有一百零五個,而在九三年之前,更只有七十五個,這數字倍增居然發生在政權移交之前的四年,且是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香港工廠大量向大陸轉移之際,中共增加單程證配額意欲何為?令人懷疑這是為「溝淡」香港人,靠殖民令香港更多「愛國愛港」之士,或透過土共政黨才做得到的專利工作,成功為親政府陣營開拓了幾十萬新票源,這就是中共為何一再拖延普選時間表的潛台詞。

在大陸有戶口制度,每一個城鎮都有自己的審批權;在外國,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移民制度,去選擇所需要的移民。然而香港卻甚麼都沒有,既沒有中國城市的戶口制,也沒有外國的審批制,結果單程證居然全由大陸單方面去審批,製造貪污腐敗的溫床:如遠華走私案賴昌星集團,居然可以透過單程證獲取特區護照,幾年後中共要拉人,其單程證又可以忽然由真變假,這說明了中國政府對單程證的審批,就有如其海關對走私活動之兒戲,只要港方不執法,結果就是關防中門大開而腐爛透頂。

政府常說要先經濟而後政治,事實就是只顧政治不理經濟,七十幾萬單程證,加上十幾二十萬的雙非,這種不負責任的人口增長絕非新血,而是大出血─社會負擔流血不止。

聯繫作者:http://www.facebook.com/fokguyhk

林忌
時事評論員

星期四, 3月 21, 2013

絕望的年輕一代


刊於 2013 年 3 月 21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社會出現一連串令人落淚的兇案,親共評論竟怪罪於年輕人,甚至指「反國教洗腦」出禍,強說聯合國「二○一三年人類發展指數」排第十三位的香港,應向排第一百零一的中國學習「德育」,從此點當可知道,香港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死不認錯的統治階層,以及其狐朋狗黨。

特區政府經常亂搬龍門,當說到經濟大計,多年來常說要發展「知識型經濟」,發展幾大產業以及所謂「高增值」行業;要發展尖端經濟範疇,當然少不了增加大學學位,以及本土的研究生人才。

可是一說到增加本地學位,政府和社會各界卻立即反對─大學生太多了,學位通貨膨脹,甚至早於二○○一年,時任財政司的曾蔭權竟說寧可補貼香港學生到外國就讀,也不願增加本地學位;可是近十幾年本地學位不增反減時,政府卻把「非本地學位」由不到百分之一,增加到百分之十至二十;於是香港維持了亞洲四小龍最低大學入學率的地位,卻同時提供一兩成的學位給予大陸人,而研究院更由原本七成的本地生,變成今日七成多的大陸學生;社會嫌太多香港大學生,卻不嫌太多大陸學生;社會擔心年輕一代搶飯碗,卻不擔心對薪金要求更低的大陸留學生搶飯碗,怪哉?

香港不去培訓本地人才,卻為他人作嫁衣;年輕人沒書讀,沒出路,連最基本的生物邏輯─住屋、嫁娶、家庭幸福都可望而不可即,同時間政府又突然高喊人口老化,說要為社會注入「新血」,可是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根本不由香港審批,而大陸的學歷之參差,更大多不為社會承認,於是湧入的新移民,只會和原本的基層市民搶飯碗;政府口說「高增值」,實際上卻變成了推銷員、侍應、走私到大陸等的「低增值」;社會餘下了炒風,人人只求囤積居奇,不是土地牌照,就是關係人情的交易勾結。

人人都知好景不常,因此年輕一代最優秀的人才,早已移居外國;或上一代早做好準備,如梁振英或林鄭月娥的子女一樣,既有外國居留權更在海外置有物業,隨時可以永遠離開香港,只為跳完落日餘暉派對的最後一隻舞。

走不了的,見證着香港由極盛轉衰,無法出賣自己的良知與智慧,每日就有如日本福島那個已損壞的核反應爐,不知何年何月何日爆,偏偏仍然有些混人不是火上加油,就是晉惠帝般的「何不食肉糜」?社會全面畸形,人倫豈能不變態?

聯絡作者:http://www.facebook.com/fokguyhk

林忌
時事評論員

星期二, 3月 19, 2013

林忌評論﹕ 遍地假新聞的中文傳媒


原文及聲音版本刊於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假新聞多不勝數,在大陸早已不是新聞;然而近年中共積極「追上潮流」,把幾千億維穩費的絕對金錢優勢,使用得淋漓盡致,不但令防火長城後的大陸網民中招,連全球的華文讀者同樣中伏,這幾年愈來愈嚴重。

第一種手法,是最赤裸裸謊言:三月十三日中央電視台直播北京的楊晨訪問位於美國的王微微,內容是「全世界聚焦中國大選年,已成美國各地民眾重要話題」;啊!憤青高喊:中國強大了!連地球第一強國美國的人民,都要關心中國的「大選」喎!中國人就笑朝鮮的金將軍,外國人就笑中國的中央電視台,可悲復可笑。

第二種手法,就是一些假港媒,例如大陸著名香港電視台----「鳳凰台」,這些電視台容許一些比較開放的觀點,更找來中外知名的華文傳媒人,不斷強調自己是「香港傳媒」、「香港記者」的身份,令大陸很多人誤信這些人以至電視台,以為代表香港人。事實上鳳凰台只持有香港的「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牌照」,原因是香港九成多以上的人只看粵語及英語的媒體,普通話傳媒除了對新移民之外,對香港主流社會的影響是幾乎等如零,除了因為語言,更是因為尺度及觀點,例如在三月十七日李克強記者會提問的胡一虎先生,就是典型的範例,很多大陸網民不明白,為何這位生自台灣的「香港記者」,居然不提問香港普選,反而走去拍李克強馬屁?胡終於憑此登上香港主流的傳媒「一夜成名」,這種所謂「港媒」,說穿了就是中共在香港開的黨媒,然而不少大陸的知識份子以及評論人卻懵然不知,長期靠這些「偽港媒」去認識香港,哪又真能理解香港的觀點呢?

第三種手法,就是透過黨機器控制的真港媒散播假消息;以東江水為例,廣東省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以天價賣東江水予香港,年年加價以及威迫香港購買遠超需要,港共特區政府更故意任由水管滲漏三成食水,用一成食水沖廁,把餘水落大海,最好也只是免費捐回廣東省;然後打著「公信第一中立客觀」的老牌港媒,就反過來抹黑香港人「全球最高浪費食水」----這些消息被大陸的黨媒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的複製,由於消息來源是著名的香港報紙,不由你不信吧?

第四種手法,就是歪曲以及虛構一些資料及專家報導,來達到欺騙目的;三月十四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引述香港經濟學者說,大陸赴港自由行旅客為港人貢獻了三成薪酬,香港蘋果日報專誠採訪這位學者關焯照,揭發人民日報以及大半年前的新華網根本從來沒有訪問過他,關的數據,是包括了全球旅客的香港旅遊業,而且只佔香港 GDP 3-5%,新華網和人民日報把 3% 說成 30%,至今日你都可以見到大量中國傳媒仍然在散播此假新聞,讀者見來自「香港學者」,又豈能知道這新聞是造假?

第五種手法,就是引述一些歐美的「偽外媒」,把中共的觀點扮成歐美的觀點內銷:如三月八日的新華網及中國新聞網,引述實為中共的中文黨媒的「法國歐洲時報」,報導一單「英國華人買奶粉被拒」的新聞;文中隻字不提英國政府補貼奶粉,亦未提到大陸人搶空奶粉貨架,令超市被迫實施限購,更對當事人去旅遊竟需要買六罐奶粉這些疑點視而不見,一面倒說成是「種族歧視」、英國白人欺負華人;由於報導來自一份「法國報紙」,讀者想當然爾對報導信而為真了。

上述五種手法的例子,竟幾乎全取材之這兩星期的世界中文傳媒,可想而知究竟中共每一日花了多少維穩費,是用製造這些假新聞;在大陸能流利閱讀外語的不多,何況近年中共則連外國傳媒也收買,對身在大陸朋友來說,想知道新聞真相,真的千難萬難。(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星期五, 3月 15, 2013

願香港回歸英國?

刊於 2013 年 3 月 15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南華早報》網上版發起民調,問:「如果有可能,香港人是否願意投票回歸成為英國海外屬土」,結果一度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受訪者投了贊成票,反對只有百分之七(三月十二日數據);此民調當然有其局限,網友笑言「五毛都不懂英文」,因此投票結果一面倒,而另一方面反映的是網民多為年輕人,伸延出討論:為甚麼年輕人寧愛英國,不愛中國呢?

的確,今日年輕一代所度過的英治年代,是香港最光輝的二十幾年,連續幾位港督不斷的改革,包括公屋、居屋、廉政公署等等,令香港經濟不但蒸蒸日上,社會充滿機會,以至新聞自由以及議會民主都不斷改善;凡政府想推動政策,必是透過藍皮書、白皮書進行一個又一個的真諮詢,甚至包括親共人士的意見,才去制訂政策,與今日靠長官意志閉門造車完全不同,這些鐵一般的歷史,絕對不容否定。

然而很多「老愛國」對年輕人的看法不以為然,他們隨手就可以舉出大量自己經歷的實例,證明英治年代也有官商勾結,或同樣缺乏新聞自由云云,這些人常說:「年輕人不懂香港歷史」;老愛國對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描述的確是事實,然而他們卻從來沒有關心過,在同一年代,這些事情同樣發生在倫敦以至全英國,香港的改革比起英國本土遲了十幾年,對此我們當然可以怪責英國,但作為一個殖民地,為何自認中國人在香港所得到的待遇與自由,竟然比起同期兩岸任何一塊中國人自己管理的土地好呢?為何當年竟然有幾百萬中國人湧到香港甚至投奔怒海?英國人有沒有責任,要對中國人好?這是一個令人羞愧的問題,更是「老愛國」無法解答的。

香港年輕一代之所以「親英」,是崇優而非崇洋,不但中共所承諾的○七、○八雙普選彈票,而今日的立法會比起九七前的立法局遠有不如,更別說八、九十年代百花齊放的新聞自由了!甚至近年很多位於香港的網上討論區,被大陸資金買起之後,竟然討論醫院為何仍然有大陸來的雙非,也立即被刪文,港人連網上的言論自由也受到威脅,我們絕不希望將來的香港,會變成和大陸一樣--著名的天涯論壇討論《南早》的「回歸英國」民調,憤青鬧了幾句就已經被網管刪文,連反對我們的自由也沒有,實在是一大諷刺!

聯繫作者:http://www.facebook.com/fokguyhk

林忌
時事評論員

星期四, 3月 14, 2013

王丹揭示中共洗腦真相

刊於 2013 年 3 月 14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王丹在面書公開了一封大陸留台生的信件,希望大家能理解中國青年的思想方式,更望各界「善待陸生」,不要把他們推回中共宣傳的懷抱。

第一,是大陸留學生以為全世界的傳媒都和中共一樣,受到政府完全控制和擺佈,對於中國醜惡的現實,他們不願相信,反以為港、台人民是被「反共傳媒」所誤導。事實上,中共為了把洗腦變得更有效,首先是透過收購全世界的華文傳媒,然後再在外國大量設立「偽外媒」,把中共的觀點包裝成「外媒」的觀點,再「出口轉內銷」,把消息轉回大陸;然後,操控網絡搜尋器與社交網絡的排名,透過一個變十個,十個變百個的子網站,人為製造「劣幣驅逐良幣」,以假新聞取代真相。當人民一日不能動搖到中共的傳媒霸權,反洗腦只是空中樓閣,完全不可行。

第二,就是大陸學生抱着「自己可以罵、別人不能罵」、「我不愛別人說大陸有多爛,是因為這時我和政府是在一起的」、「我為我祖國的發展驕傲的心情是不能被別人破壞」等等。這些例子說明,大陸人民既不能、也不敢去批評中國政府,心裏也不願別人的去批評,最終都成為了民族主義綁架的奴隸。

第三,就是香港紀念八九民運,不是如何推翻中共的暴政,而變成了幻想「愛國不愛黨」的精神鴉片,信中的大陸學生肯定香港人「愛中國」的情懷,隱隱斥責如台獨的「分離勢力」;這顯示中國文化中的天朝與大一統思想,已經和黨的洗腦教育結合,變成絕不能動搖的一條底線;他們身體很誠實,要去台灣、香港呼吸自由的空氣,然而口裏、心裏卻不問情由希望「中國統一」,他們既不願相信、也不願知道中共強權下的統一,實際上就是香港和台灣的毀滅。

以上三個例子說明洗腦是如何可怕和徹底,想令中國留學生了解真相,破除洗腦,是千難萬難;亦因此可說明,為何中共千方百計要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這是港人「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底線。

聯絡作者:http://www.facebook.com/fokguyhk

林忌
時事評論員

星期二, 3月 12, 2013

林忌評論︰中共在香港「限奶令」所說的各種謊言

原文及聲音版本刊於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香港「限奶令」又再次引起嚴重的中港矛盾,兩地居民在網上開火互轟,可是除情緒的指責之外,中共傳媒卻明顯為抹黑香港而故意說謊,我必須在這個自由的園地澄清之。

黨媒把香港的法例稱為「限購令」或「限奶令」,其實是完全的誤導;首先香港根本沒有限制任何人「購買」奶粉,更沒有禁止奶粉離境,港府唯一做了的事情,就是通過原有《進出口條例》,改變申報出口的規則,把原有只限車輛、船隻與飛機的出口申報制度,伸延到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離境,唯一不同的是,凡奶粉出境必須事先申報取得《出口許可證》,帶兩罐以內則獲豁免。

簡單而言,這制度對批發、貨櫃過關等幾乎沒有影響,針對的只是個人旅客,以及透過「螞蟻搬家」式集團式走私;此制度類似英治年代以至2003 年以前,香港為打擊電器走私如電視機、錄影機、雪櫃等出口申報的安排,所以根本和自由經濟或基本法都無關,更別說自由港或世貿地位了,不少評論人受到黨媒的誤導,誤把「申報」當作「限購」,甚至連一些在歐、美的華媒都因而亂報,從中可見中共對全球華文傳媒的影響力,實在令人憂慮。

黨媒除了亂報「限奶」,更完全沒有報導香港這三年的奶粉危機的嚴重性,比起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前,2012 年香港的奶粉進口量增加了十二倍,總值增加了廿七倍,進口量再增加,仍然遠遠追不上需求;個別牌子的奶粉香港長期短缺,港人甚至要「淘寶」反向從大陸購回奶粉,在香港買奶粉甚至比起在大陸更難!一直只為共產黨服務的港共殖民政府三年來不聞不問,令民怨積累到沸騰,更可恥的是,那些掛著「香港傳媒」之名,實為黨媒的不斷淡化消息,而少數報導真相的傳媒及網站,當然全部被中共的網絡防火長城所封鎖了。

搶奶粉的怒火絕不止在香港,更在西方國家造成新一輪的排華風潮;歐洲各國如英法德荷皆由政府補貼奶粉,因此其零售價低至中國價錢的三分一;大量的華裔移民及留學生,把歐洲各大城市超級市場的奶粉貨架搬空寄回中國,令各國被迫推出真正的限購令,這說明了即使在歐洲奶粉的原產國,亦無法應付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作為轉口港的香港,又如何憑空「創造」貨源去供應大陸市場呢?反之,如果貨源如此易求,為何中國人又無法直接從外國的奶粉商輸入奶粉呢?

中共既不去解決毒奶問題,也不去降低外國奶粉關稅或與外國洽談輸入奶粉,卻把責任推給香港,更煽動黨媒抹黑香港,這是蓄意的轉移視線;研究中共的新聞封鎖,除了留意中共封鎖了甚麼,更要留意中共故意不封鎖甚麼----既然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為何中國人在國內不能批評中國政府,卻可以瘋狂攻擊香港政府呢?何況今日香港特首乃「梁書記同志」其實是黨的人;觀乎今次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的互相開火,這次風波再一次是中共高層圍繞奶粉權鬥與走私利益的產物。

中共黨媒多年來捏造了大量抹黑香港的謊言----包括香港經濟起飛靠大陸、98 金融風暴靠中國打救、東江水與電力貴價賣港當作施恩等謊言,而最近的一個就是只佔少於全港 3% GDP 的自由行對香港很重要雲雲,事實上旅遊業只是令香港那些官商勾結的大商家得益,由於不斷引入大陸的新移民以及高通脹,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比起十年、甚至廿年前更差,這兩年才興起「懷念英國」就是最好的實證,證明中共管治下的香港,不但沒有進步,反而令人更懷念英治年代,事實已說明了一切。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星期六, 3月 09, 2013

民主中國夢碎了

七、八十年代香港流行過「認中關社」,醉心於戰後的「反殖運動」,我們自己或上一代,一直有一個「中國夢」,希望中國既可以經濟生活富足,同時享有普世的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價值,六四精神多年所說的「建設民主中國」,就是建立在這樣的一個夢想之中。

八九六四令很多人傷心、迷惑、沮喪,可是更多人卻仍埋藏了一顯熾熱的赤子愛國心,雖然中共政治上仍是一個極權國家,但多數人仍有夢想,即隨著「改革開放」的經濟進步繁榮,終有一日全國人民會醒覺,然後發動革命推翻暴政,之後幸福快樂富足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社會的民主中國就會來臨。

這種夢想,是寄託在有如神話一樣的偶然機遇,例如蘇聯出現一位戈巴卓夫,或有如東歐的極權國家一夜間倒台,廿幾年過去了,我們見到的是繼承蘇聯的俄羅斯,最終亦在政治體制走回頭路,至於東歐國家,則地理或文化愈接近西歐,才可以透過「歐盟融合」照搬西方的制度,建立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秩序。

歷史教訓的是,這種秩序建立的模式,是靠引進外力,才可以擺脫國內的保守勢力來改革;國家愈大,自豪感就愈大,民族主義的驕傲,是阻止學習外國最大的阻力;因此凡堅持原有專制或獨裁文化制度的,則改革不徹底而不斷在重覆以前的錯誤──就有如今日的德國,是靠兩次大戰的完全毀滅,才能成為一個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民主的穩定國家,而這套制度不是德國國民自己建立的,而是由、美、英、法等列強照搬自己一套再改進而先行強加的。

二十世紀的教訓,就是政治改革必須與經濟同步前進──改革最大的動力是來自經濟富強,只有經濟的誘因才能吸引當權者、中產以及基層各有犧牲,去換取一個更美好的將來;然而今日中國的權貴已「先富起來」,而且是世上頂尖的巨富,這些人以及其下一代,已變成有如晚清滿洲皇室裙帶關係的既得利益者,這些人的心態就是「寧予外人,不予家奴」,遂令政治改革絕不可能。

今日的中國,就有如百日維新後的晚清,自我改革路已死,餘下只有大革命,但因中國 Too Big to Fail因此革命需時更長,而革命之後只餘軍閥割據,以今日的中國人民平均質素計算,要真的達到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需時絕不止一代兩代人。

北上前無去路,我們只有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香港雖然經歷十五年半港共的破壞,爛船仍有三斤釘,亦是靠這僅餘的民主幼苗,去保存神州最後的一點希望;香港是我們要盡最後一分力守護的鄉土,不要再心存僥倖,未得隴而先望蜀,幻想民主中國而最後全部輸清。

星期五, 3月 08, 2013

林忌對林沛理千六字廢話的回應

林沛理:『在藝術評論長期受到忽視、冷待的情況下,第一屆「ADC藝評獎」公布結果之後引起的傳媒關注和社會討論,是意料之外,甚至可以說是意外的收穫。然而這份對藝評的「忽然」和「特殊」關注,建基於對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的工作、「ADC藝評獎」的評審制度,以及藝術評論功能的誤解。涉及其中的除了藝發局的公信力、「藝評獎」的公正和評審的聲譽之外,還有香港作為一個開明、包容、理性和有見識的社會的核心價值,本人身為藝發局藝評組主席,在此當有澄清事實、據理力爭以正視聽的必要。』

林忌答:除了荒謬絕倫的賽果造成意料之外的收穫,其實有好多方法,例如林沛理你當眾裸跑都係一種。至於「忽然」與「特殊」的關注,係因為藝評獎結果與審批制度的不合理,而唔係咩「誤解」。既然林沛理你覺得身為乜乜物物的主席覺得需要澄清事實,請正面回應市民的質疑,而唔係帶人遊花園,然後想自己讚自己開明、包容、理性、有見識。


林沛理:『每年獲藝發局撥款資助的藝術評論計劃種類繁多,總預算為港幣20萬元的「ADC藝評獎」僅屬其中一項規模較小的活動。以去年為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整年獲批資助港幣69萬元,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整年獲批資助80萬元。一個名為藝評啟導計劃的藝評證書課程、寫作工作坊、網上發表平台及獎勵計劃,獲資助86萬元。藝發局每年接獲不少出版計劃的資助申請,成功的申請獲批資助額不一,平均約為港幣4萬元。』

林忌答:「規模較小的活動又如何?難道社會應該關心規模較大的?反過來如資助額平均只得 4 萬元,你就更加要解釋,究竟賈選凝的所作所為有乜野比起平均資助額多 1萬元的獎賞了」

林沛理:『「ADC 藝評獎」的宗旨,是提升本地藝評人的地位,所以決定頒發較高的獎金給金銀銅獎的得主;亦希望此舉有助改變以數豆人的心態(bean counter mentality)、每字賺取多少稿費的狹隘標準來衡量藝評價值的普遍想法。參加者須為年齡介乎18至40歲的香港居民,三位得獎人皆符合此基本條件。』

林忌答:『為了提升本地藝評人的地位,又點解唔可以評論「非本地」的藝術──如歐洲藝術發達國家的藝術呢?反過來如果係為左提升「本地藝評人」的地位,一日「香港居民」仍然未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則有如外傭一樣,根本未算係「香港本地人」,這些人俗稱「未坐完移民監」,隨時離港去異地發展,,又如何提升「本地藝評人」的地位呀?』

林沛理:『最多人誤解的是「ADC藝評獎」的評審制度。對於幾乎每天都要處理的大量藝術資助申請,藝發局採用的是同儕評核(peer assessment)的審批制度,邀請具專業知識的藝術界別人士擔任評審員。既是同儕,評審員與申請人難免有交往,甚至有交情,這所以藝發局設立了審批員利益申報制度 (Declaration of Conflict of Interest)─評審員必須申報利益,以避免審批申請時出現利益衝突。 』

林忌答:「係囉,藝發局設立了審批員利益申報制度,為何不在藝評獎用呢?藝評獎有何特別可以轄免呢?」

林沛理:『關鍵是「ADC藝評獎」評審的工作,不是審批資助申請,而是在合資格參賽者提交的作品中選出得獎作品。故此,為公平及公正起見,所有參賽文章皆以不具名方式 及打印本交予評審團,評審團在整個過程中無從得悉參賽者的身份,只根據參賽作品的質素進行評選。由於「ADC藝評獎」用這套審閱不具名參賽文章的評審方法 (blind assessment),所以評審無從申報利益;而正因為採用不具名的方式評審,所以評審不會因參賽者的身份而偏私,因此即使有與評審認識的合資格人士參賽和獲獎,既不構成亦不應被視為評審沒有申報的利益衝突。』

林忌答:『超市抽獎,其員工同員工家屬都不得參加,難道抽獎記名?難道抽獎時會知道被抽獎者的身份?如果世事是永遠都公平公正,根本就唔需要迴避利益衝突,而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公平公正有凌駕性,因此有嫌疑就要避嫌,有利益衝突就可能變得不公平不公正,甚至事實絕非如此,也會給外界這樣的印象,所以才需要一套更嚴謹的規例,而今藝評獎卻故意違反!

何況不記名絕不代表代表無法認出作者?一些如「 Guilty pleasure 變成 Guilty-free pleasure」的句法,又怎會不認得?中國官場科舉就試過無數次認得文筆失去公正,難道一向自命文化人的林沛理會不知道嗎?』

林沛理:『這制度當然不是盡善盡美,更何況制度再完善,按制度行事的人也總會有偏好和偏見。這就是為什麼藝發局成立一個多達六人的評審團來評選得獎作品,每位評審的評分在總評分中佔相同比重,確保在評審過程中不會出現「以一把聲音蓋過其他聲音、用一個人喜惡來分優定劣」的情況。』

林忌答:「如果只是找六個人去評審就可以公正,那麼平日要更複雜的制度來幹甚麼?這是當香港人是傻瓜的偷換概念,用林沛理的標準,全世界超過六個人的評審都已經公正公正,大家千萬不用質疑了。

再者,請回應所謂六人評審團在最終決定出三位名次時,是否包括也斯?也斯是可當時已患病,已缺席?」

林沛理:「以下是我對藝評的一些偏見:藝術需要評論,但評論支持藝術的方法不是做它的啦啦隊。藝術最大的敵人不是批評而是冷漠。藝評人對創作最大的侮辱,不是把它批評得體無完膚,而是對它的存在不聞不問。藝術並不存在於社會的真空,所以討論藝術,不能對它反映的社會價值和權力關係視若無睹。」

林忌答:「所以我地未評論緊你,批評緊你,唔係漠視你啦林沛理!為何你要在回應的開頭對公眾關注你感到咁意外呢?」

林沛理:「評論的爭議性是它的生命力,它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但只要它能夠刺激思考和帶來反省,它就發揮了它的功能。這就是為什麼桑塔格(Susan Sontag)和龍應台一類常常激起爭端的評論人,有時即使說錯了,也比政治正確和人云亦云的論者有趣和有啟發性得多。」

林忌答:「多謝林沛理指出這點,因此各位請盡情評論一下林沛理與藝評獎,這是它的生命力」

林沛理:「藝評是藝術的保鮮紙,莎士比亞的作品到今日仍然鮮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因為它承載得起形形色色、南轅北轍的詮釋和解讀。保守派、激進派、自由主義者、女權主義者和種族主義者都可以各取所需。」

林忌答:「廢話是語言偽術的衛生巾,赫拉克利特的詭辯至今成街都係,與香港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封左牆個空間就唔存在,我從來冇講過我冇僭建等等,愛國派、親中派、保皇派、共產黨、拆白黨以至黑社會成員,都可以各取所需」

林沛理:『藝評應該怎樣寫?這個問題我們應該不停思考,卻千萬不要給它一個標準答案。這個世界,有幾多種創作藝術的方法,就有幾多種寫藝術評論的方法。創作需要自由, 評論何嘗不是?「ADC藝評獎」選出金銀銅獎,三篇作品的選材、行文和評論角度皆大相逕庭。到目前為止,討論只一面倒集中在金獎得主的影評,對另外兩位得獎者並不公平。』

林忌答:「有人考試出貓,被同學告發全班質疑,老師回應說,考試冇標準答案,這個世界有幾多種答問題的方法,就有幾多種解答試卷的方法,學術需要自由,答試題何嘗不是?考試排名有第一第二第三名之外,三個排名的學生的身高、體重同有冇臭狐都大相逕庭。到目前為止,各位學生只係集中討論排名第一有冇出貓,冇關注到考第二同第三名的同學,對佢兩位並不公平」

林沛理:「一篇評論的觀點是否可取,當然可以討論;但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遵守文明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理性的open society,萬萬不可失去與持不同觀點、不同信念人士對話和溝通的能力、自信和胸襟。」

林忌答:「一篇廢話的觀點是否可取,當然可以討論;但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遵守文明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理性的open society,萬萬不可失去與持不同觀點、不同信念人士對話和溝通的能力、自信和胸襟之餘,仲要對問題的核心當聽唔到,然後自說自話講廢話;市民問緊你係利益衝突,占飛筆名是否共用,文章為何和你文風有如此多的雷同,你兩位的真正關係,你就答非所問講一大篇廢話,絕對係浪費地球資源,請重新正面回應,無謂浪費大家光陰。」

「 林沛理 藝術評論組主席」

林忌 倒夜香協會主席

星期四, 3月 07, 2013

麥太回應中港奶粉風波

面對中港奶粉大戰,風波女主角麥普選贏(麥太)接受本網獨家專訪,首次現身公開回應爭議。

麥太:「有人說我在香港買不到只屬個別牌子的奶粉,他們卻忘記了,大陸有毒的奶粉亦只是個別牌子,大陸買不到的外國奶粉亦只是個別牌子,為何大陸人就可以對奶粉沒信心要指定某隻牌子的奶粉,而香港人我就不可以呢?」

「有人說我只是個別香港商鋪買不到奶粉,他們卻忘記了,事實上中國有大量外國奶粉,更可以直接從外國訂購奶粉,只需合符中國法律補足關稅,為何一定要從香港買呢?」

「我買不到指定奶粉就應該轉另一隻牌子?或者走幾十間鋪從另一家商鋪購買?或者要找批發商訂購?那麼為何大陸人不能這樣做呢?為何不直接從外國訂購到大陸?難道某些人有特權?」

「為了慳 10%-15% 的關稅有些人呼天搶地,香港媽媽?比起未有三鹿毒奶粉問題之前,香港個別奶粉炒貴了近一倍,為何香港人不呼天搶地?」

「因為香港政府以至傳媒,只識得討好大陸顧全大陸,香港人的政府不幫香港人,香港人的傳媒不幫香港人」

「難道身為香港人,這就是原罪?是不是我說中了?」麥太總結說。

為何要修例打擊走私奶粉?

刊於 2013 年 3 月 7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香港法例第六十章的《進出口條例》,其詳題已經寫明了條例設立的目的──「本條例旨在對在香港輸入和輸出物品,對已經輸入香港或可能輸出香港的物品在香港境內的處理及運載,以及對任何附帶引起或與前述事項相關的事宜,作出規管及控制。」這條法例設立多年,早在英治年代奉行已久。

直至二○○三年十月立法會通過廢除電視機、卡式錄影機及卡式放影機,冷氣機及雪櫃的許可證制度之前,上述物品都受到附例第六十I章《進出口(運載物品)規例》的規管,不但要申報進出口,甚至連在香港之內運載都需要許可及申報,原因就是當年走私集團猖獗,不斷透過各種形式如「大飛」走私運去大陸,直至九七後因為經濟及科技環境的轉變,如走私「卡式錄影機」變得無利可圖,於是才取消附例的規定。

從此段歷史可見,根據實際情況去修訂《進出口條例》,本就是英治年代的立法傳統,電視機、卡式錄影機以至冷氣機等,都是戰後幾十年陸續發明的科技產品,香港政府一直跟進走私的情況修改法律,當可定論。

亦因此,當今日走私的目標由電器改為奶粉、尿片等民生物品之時,如果香港的宗主國仍然是英國,政府則必然會跟隨時代的改變,修訂《進出口條例》去符合實際情況需要。

目前條例的第十五條本身就規定,任何人在其船隻、飛機或車輛進出香港之時,有法律責任去提供一切貨物詳情;然而今日的實際情況,就是走私的模式改變了,由以往的「大飛」大量偷運,因為自由行以及交通方便改為「螞蟻搬家」的人手帶貨,這是三十年前九廣鐵路未電氣化之前完全無法預計的。個人行李有一個基本假設,就是自用而非用作貿易,為何同樣帶二十罐奶粉出境不作申報,坐中港私家車就犯法,但用手推車就合法呢?這種法例既過時,更不符公義原則。

就奶粉短缺才去修例,只是因為政府和一眾議員麻木不仁,中港邊境大規模透過個人行李走私的現象,一早嚴重影響鐵路沿線的香港民生,修例截走私實在刻不容緩,說甚麼「自由市場」為理由來反對,實在是對香港法律與歷史的無知──難道當年限運電視機的香港,不是推行自由經濟的嗎?

星期三, 3月 06, 2013

你的機遇誰埋單?──答沙膽虹

刊於 2013 年 3 月 6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蘋果》老總沙膽虹寫了篇〈奶粉大龍鳳勞民傷財〉,指自己冒着被李怡與其他網民鬧亦不吐不快,說大學、醫院、樓宇以至奶粉等優質服務是「難得的機遇」,像林奮強所建議「加快培訓人才增加供應」。

假設香港真的隨意「加快培訓人才增加供應」的話,沙膽虹在理論上是沒有錯的,然而現實卻非理論,先舉樓宇供應為例,為何供應一直追不上需求呢?又反過來問,香港這個尺寸之土,又可以供應給多少人居住呢?

舉例說農曆新年假期,兩個樂園遊客逼爆不能入場;如果生意是必賺的機遇,為何全世界的主題公園不紛紛來香港設園呢?事實就是這些生意之所以可以大賺,其成本(如土地)實際上是由庫房承擔,如迪士尼就是典型的「迪士尼出豉油,香港人出雞」的不利條款,而沒有政府包底,樂園根本不成事。

同理,全香港的醫院及大學土地均由政府平價供應,政府對醫院及大學提供了大量的補貼和資助,各醫院和大學向政府爭取撥款與資源時是一條數,用公帑補貼的資產來賺錢卻又計出另一條數,這其實是「公器私用」,其成本計算方法絕對不合理;舉例說,政府培養一個大學醫科生的成本是兩百幾萬,沒有大陸人的額外的需求,就不用培訓這麼多醫生;另一方面,這些「產業」往往帶來更多隱形成本,往往轉嫁到香港人身上,例如來自大陸的雙非將來的教育經費、醫療開支,大陸來港碩士生將來的社會開支等等,最終還是全體香港人埋單。

說到「培訓人才」這問題就更明顯了,香港的大學入學率遠低於亞洲其他三小龍,目前卻額外收了一至兩成的大陸本科生,如果說大學學位過多,那麼收大陸學生來搶飯碗是所為何事?教育開支是為了培訓本地人才,而非為他人作嫁衣裳,又如何培訓人才呢?

再以近年私家醫院為大陸人以高薪搶走公立醫院護士為例,除非沙膽虹同意梁振英的輸入廣東護士建議,不增加本地人的護士學位,請問如何既服務大陸人的十三億人,又解決到目前的護士荒呢?當護士學位增加了,培訓護士的成本由公帑埋單,錢卻給私立醫院賺又是否合理?反過來輸入廣東護士的話,醫療質素下跌的後果是否又由香港人埋單?

(聯絡作者:http://www.facebook.com/fokguyhk
林忌
時事評論員

星期二, 3月 05, 2013

走私犯法中國心


明明是中國有人走私犯法,中共傳媒卻反過來說到是香港殺人放火,時至今日大陸都可以由無數的港口關卡輸入外國奶粉,只要如法繳付中國關稅而已,中國人付中國關稅卻說成是香港人的錯,豈有此理?

回答大陸鳳凰網的弱智問題

鳳凰網:你能不能接受一個最嚴厲的質疑,香港人到底有沒有中國心?

林忌答:香港海關配合中國海關針對走私執法,這不是你們天天希望的「中港融合」、「一制兩檢」嗎?中國心代表是不敢反對自己政府,把責任賴給別人,犯法還要反咬一口,那麼這樣的「中國心」香港人可沒有,因為香港是講法治的。

鳳凰網:違例者被抓後可能要監禁兩年、罰款50萬港元,有人覺得這是以惡法對待惡行。

林忌答:笑了,如實申報過關又怎會犯法?虛報就是要欺騙中國的海關,你們不是中國人嗎?為甚麼不遵守中國的法律?你們不是鼓吹「中港融合」的嗎?現在香港海關配合中國海關執法,你們竟然說是香港的「惡法」?惡法是誰定的?是誰「發明」毒奶粉?是誰規定奶粉高關稅?

鳳凰網:內地網友的心態可能是,香港的水電是大陸特供的,你們限購奶粉,我們就限制你們用水用電。你們多用兩度電、兩度水,我們就罰錢。

林忌答:大亞灣核電廠,香港有一百萬人聯署反對興建,大陸政府偏要興建,如今香港的「中華電力」佔股權 25%,而大亞灣只佔中華電力的供電三成多,即 100 萬億度電

同時「中華電力」從香港供電予大陸 30 萬億度電,扣除此數再加上備用電力,以及另一間電力公司港燈大量的餘電聯網,根據中電資料,即使失去大亞灣的電力,香港的供電不受影響。

東江水亦是中共強迫香港人以天價購買,是馬來西亞賣予新加坡價錢的 300 倍以上,更比新加坡海水化淡的更貴,同時中共強迫香港購買遠高於香港需求的食水,在多年倒水落海之後,所謂「彈性取水安排」即多餘水是免費送給大陸,單是每年「送」大陸的食水積累,已足夠香港使用多年。

香港人十分歡迎中國斷水斷電,香港早就想自給自足了!

鳳凰網:香港之前限制雙非,今年限制奶粉。有人覺得香港現在不自信了。你覺得是不是?

林忌答:是中國人被全地球人討厭,才被人家限制,美國人限制你去旅遊,難道是美國人不自信?加拿大修改法例限制雙非,難道是加拿大不自信?只有中國的弱智人士,才會覺得人家限制你,是因為別人不自信

鳳凰網:有人覺得香港可以加大奶粉關稅,比監禁的辦法給人的感覺要溫和得多。

林忌答:為甚麼不是中國降低奶粉關稅,而是免稅的香港加稅?中國人不去反抗中國政府,卻去投訴別人的政府,這是甚麼人的邏輯?

藝評獎進一步的疑點--占飛是誰?

根據藝發局藝評獎六評判之一潘麗瓊於 2012 年 5 月 8 日頭條日報專欄所寫,林沛理曾於 2011 年信報開了個新欄位叫《忽然文化》,而此欄位的作家筆名「占飛」。

此筆名初為林沛理所寫,後來則因為無法天天交稿,報館唯有「複製更多占飛」,因此令讀者誤會占飛仍然為林沛理所寫,而令林「哭笑不得」。

查證發現,信報《忽然文化》的占飛專欄,於 2011 年 3 月 14 日首次刊登;而賈選凝以自己名稱刊登的信報專欄,則於 2011 年 7 月 2 日刊登,時間上吻合潘麗瓊的描述,即信報「複製」了其他占飛,而當時賈選凝同期於信報寫文章,此其一。

根據主場新聞的文章所指,林沛理曾介紹賈選凝到《亞洲周刊》發表文章,亦因此,是否林沛理亦曾介紹賈選凝到信報發表文章呢?此為其二。

再根據鍾祖康的考證,林沛理與賈選凝的文章內容,有極其罕見的不謀而合之處,有三個可能性 A. 兩文為同一人所寫 B. 兩人關係極其親密,因此使用相同的語言 C. 兩人極其巧合地相似,此為其三。

即使不是 A 或 B,而是 C 即純屬極其巧合的話,再回憶起潘麗瓊於上文所講,因為林沛理無法分身天天寫稿,信報「複製出」其他占飛的話,那麼最合理的懷疑,就是選擇同樣在信報寫稿,而文筆極其巧合地相似林沛理的賈選凝,去代筆占飛。

如果賈選凝曾代筆占飛,則除了邱立本與亞洲週刊的利益衝突之外,林沛理與信報亦同時被捲入,事件有關公帑以及公眾利益,希望信報從速澄清。


----------------------------------------------------------------------------------------------------------
根據 Bart 於主場新聞的文章《惡俗的林沛理》指出:「林沛理、賈選凝均在邱立本當總編的《亞洲周刊》寫文化評論,基本上三人早巳認識,是林沛理介紹賈選凝到《亞洲周刊》發表文章,而邱立本早巳將雜誌當作他私人地盤,專門應酬老友。而林沛理同時在《信報》文化副刊以占飛作筆名,每日編寫半版文化評論,而恰巧賈又在《信報》發表文章。林沛理與賈選凝關係密切,表面來看對這位北京女士提攜有加。至於有指兩人共用《信報》占飛筆名,則有待查証。」

再根據鍾祖康於蘋果日報論壇版文章《ADC藝評獎醜聞事有蹺蹊 》指出:『蹺蹊之二是,賈行文一向罕有穿插英文,但這篇得獎作品中居然出現了幾個。特別是當中指《低俗喜劇》「將guilty pleasure變成guilt-free pleasure」,這不得不讓我聯想到林沛理寫中文文章時愛秀英語生字的知名做法,說來也巧合得見鬼,林在二○○六年一月二十九日《亞洲週刊》上,在一篇叫〈好萊塢的東方想像〉的文章中,正正就是寫道:「性奴役的觀賞性亦由一種『罪疚的快感』(guilty pleasure)變成『無罪快感』(guilt-free pleasure)」!』

星期日, 3月 03, 2013

匪國奴民是如何煉成的?

中共多年來都推行「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的國策,即透過歪曲事實與歷史,推動國家洗腦機器推動「國民教育」,培養對「國家的認同」;在鄧小平之前推行的,是「反帝國主義」,反白皮豬,反美反英反帝甚至後來的反蘇,近這三十年就變成反日與稱霸東亞的「天朝大一統民族主義」。
近三十年的所謂「國民教育」與「國家的認同」呢?就是「強國帝國主義」與「天朝種族主義」了;這些天朝思想宣揚的,就是中國是強國,是世界的頭三強,因此中國要稱霸亞洲--特別是東亞;在東亞範圍內中國為尊,中國最大,中國有權對東亞各國指指點點之餘,甚至可以隨時出兵干涉,把這些國家「打個稀巴爛」。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日本」作為東亞海軍實力最強的國家,當然是中國的假想敵;只要中國支援朝鮮南侵,「南韓棒子」又豈有一戰之力呢?更不要說東南亞那些又窮又弱的小國了,在「偉大的中國」面前,他們連「提鞋也不配」。

上述這種思想,絕不止是「憤青」才有,中共的國家機械每年每月每日,都在貫輸這些思想,更和中國歷史傳統的「天朝思想」不謀而合,所以即使不少在香港自認是「中國人」者,內心深處也有這種軍國主義制霸亞洲的思想;也許他們不敢說,但心內卻有這一種「中國稱霸世界」的渴望,而中共不斷宣傳「國家強大了」的思想,就是去滿足、配合這些渴望。

然而在不能如此赤裸裸時,中共就重新使用毛澤東時代的「反帝反殖」,把自己從欺壓者,包裝成受害者;歷史書不斷強調「中國的苦難」,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如何侵略中國,卻隻字不提自己的侵略,更不提今日的中國已有「受害者」變成「侵略者」;即使有些人也認同中國的民族主義,也可以很快持到解釋--當年帝國主義都是這樣幹,「咱們」今日為何不可以?美軍留在日本和南韓不是針對中國嗎?美軍協防台灣當然是針對中國!當全國人民的歷史觀都故意跳躍了近一百年,國民的心態就停留在晚清--昨日帝國主義欺負我們,今日我們「回敬」帝國主義是應該的!合理的!合法的!

這種國民教育下,中國人就以國家實力的強弱,去區分種族與對待這些國家人的方式;白種人的國家當然是上賓,日本的經濟實力令人既愛且恨,天朝藩屬的韓國當然次之,但由於近年的經濟成就,當然要不斷宣傳韓國的負面形象,透過一些又真又假的新聞,不斷宣傳韓國佔領「中國」節日、傳統、文化的負面形象,去製造對韓國的憎恨,以免國民被韓國走向民主制度吸引;東南亞各國?這些弱國只有緊抱中國的大腿才可以生存了,因此越南、菲律賓等挑戰中國南沙主權的國家,是「狗咬主人」。

至於台灣、香港與澳門?當然只有一條路,就是被中共統治--給你自治權,或者少許權力,已經是「國家的恩惠」了,因此中共的國家機器無時無刻都在宣傳「中國的幫忙」,甚至一再偽造這些幫忙的「證據」--例如九八金融風暴是「中國救了小香港」,至於香港的經濟成就?就連中大學生報一些受中共洗腦的學生,也說出「全靠中國開放改革,香港才有昔日的經濟成就」這些荒天下之大謬的反智言論來。亦因此,全東亞的國家都欠了中國人,潛台詞就是凡東亞地區的一切都必須中國說了算,凡不認同中國,就是對中國的侮辱,就是中國的敵人--例如台灣是國際麻煩製造者,居然出自國民黨的連戰口中時,你一點也不會奇怪了,這就是「天朝種族主義」洗腦的功效。
 
由於中共嚴厲掌握傳媒,任何自省或檢討中國錯誤的聲音都被壓抑,因此十三億人絕大部份的腦部,都沒有自我檢討的能力,就算有也不敢說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慣性的思考就會被政府的宣傳洗腦,例如自己國家的毒奶粉造成搶外國奶粉,不去怪政府搞出毒奶,也不敢關中國對外國奶粉的高關稅,卻走去怪香港人限制奶粉出境,而這種人居然包括台灣出生在北京工作,曾任 Google 副總裁李開復--這些人是如何成為了智障的?就是被中共洗腦。

在中共不能提六四,不能提民主,不能反毒奶粉,不能反國家的高關稅,卻能夠反香港--為甚麼?因為「中港矛盾」就是中共刻意製造的,正如中共對其他外國的抹黑一模一樣,目的就是把國家的內部矛盾推向外,是中共故意把責任推畀香港人,係中共製造排外與民族主義,係中共挑起對香港人憎恨的!

這些刻意製造的憎恨,配合「天朝種族主義思想」,就變成了匪國奴民的思考方式,荷蘭等歐洲國家限購奶粉,共匪國民「屁也不敢放一個」,可是你們這些被中共控制的香港人呢?當然是「忘恩負義」、「等而下之」、「狗咬主人」的賤民了,種族主義何在?就在中國,而香港卻有些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或近年受中共買起的華文傳媒洗腦的香港人,把這些中共的價值反輸入香港,因而造成在香港近兩、三年的「中港矛盾」大辯論,其實就是源自共匪的國策。

星期五, 3月 01, 2013

共青團治港換人大計

經常見到有人話大陸留學生目的地係英美等西方國家,香港只係踏腳石,冇錯呢個講法講左一半的事實,不過後面果半冇人講埋落去

中國留學生,最精英果班走得當然就走,他爸是李剛果班走完當然係返大陸去做高幹,之但係中國有十三億人口仲有八千幾萬共產黨員,而有好多「中幹」、「低幹」的下一代都一樣想搵著數。

去外國讀書唔係特別難,去西方國家留低搵食都唔係特別難,不過西方又重稅,人工又唔高,而且大陸人英文又唔係個個都好,仲有最難係融入外國的生活,睇佢地連香港生活都融入唔到,在外國讀書全部屈在唐人街煮飯,就知道能夠融入西方生活的中國留學生,絕對唔係多數;而人口多的中國留學生,跌個少數出來個數,都係好驚人的數字。

咁有咩地方又易移民,又低稅率,又有政府優惠呢?當然係香港啦,大陸人去英國讀書要留低十年先可以申請入籍,來香港?讀個一年的 MA 就已經立即申請工作簽證成為香港居民,成件事就同醫院賣床位送香港身份證一樣,大學就賣學位送香港身份證;由於唔係好多知識份子在醫院工作,卻有好多係大學教書,一講到大學賣學位的問題,佢地唔係集體潛水,仲反而出來維護呢個無恥的制度係「解決香港人口老化」同「引進頂尖人才」。

換人大計一早開始左啦,呢幾年撞口撞面遇到唔少大陸高中低幹的仔女,以讀書名義來香港先讀個 Degree,呢三、四年就用來換身份證同香港居民身份,再搵埋政府畀錢的獎學金去美、英的長春籐同牛劍讀個碩士博士,再返香港做個大律師、律師、iBanker 之類的專業人士,唔係住山頂或半山,就係入住咩「挈天半島」西九一大堆豪宅上蓋 (等高鐵通車) ;唔做專業人士的,寫下文、讀個語言系、翻譯,連藝術、文化界等所有撈得到都唔放過,點解?人望高處,水往低留,香港當然好過地獄鬼國國內啦,有張香港身份證有咩事都安全 D,賴昌星同谷開來都有香港身份證,明冇?

所以咩 20 個「尖子」(最憎呢兩隻大陸字眼)海外留學計劃,就係為左犒賞這些共青團新一代而度身訂造的;唔信?早幾年 CEPA 偷偷地「度身訂造」的大陸人「免試換領香港車牌」,短短五六年被大陸人換左 85000 個 (全香港都係得四十幾萬架私家車咋,要咁多車牌做乜),而搞到 BBC 上年 2 月報導,兩年之內有 13000 個香港車牌走去換英國車牌,破哂全英國紀錄,一個香港擊敗全世界,幾年前我地早已預言係專門為大陸人呃呃騙騙而設,唔信嘛?終於搞到今年一月英國修例,幾乎係專門針對香港的漏洞,改法例做「必須在當地考牌」才可以換英國車牌(即係香港考的香港車牌,而非大陸牌換的香港車牌,先可以免試換英國牌,度身訂造針對大陸留學生)

到時班共青團等「中低幹」仔女,來香港讀完書(例如國際學校),再由特區政府保送去海外進修,然後「回來」香港教兩三年國民教育再做埋永久居民,期間再順帶參加咩藝評獎、一堆咨詢組織、中央政策組等等、然後再拍拍屁股入特區政府做助理、副局,等多幾年就全面領導香港,落實「第二管治團隊」治港的美夢。

這些事情係根本發生緊,而且仲要發生左接近十年八載,係仲有好多包容膠以至泛民大中華膠仍然發緊「建設民主中國」的美夢,卻不知道人地已經成功爭取「建設黨人治港」啦,唉!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