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譯名的使用雙重標準邏輯混亂,多年來一直沒有改善過,近日西九文化中心本為粵劇所設立的「戲曲中心」,再被揭發以大陸譯名 Xiqu Centre 為名,而非香港傳統的英文名稱 Cantonese Opera Centre 或者 Chinese Opera Centre,令網民憤慨不已;同時一群民族主義者,或被民族主義觀念洗腦的朋友,或者從來未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的朋友紛紛中伏,現列理據與邏輯駁斥之。
早在九七前已經有中共成員不斷以彭定康稱呼北京為 Peking 大造文章,更以此理由稱呼彭定康為「反華份子」,甚至一如一些撐雙非人士無理抹黑,如指彭定康為帝國主義者,甚至種族主義者,當時仍為港督的彭定康一再以例子回應,更把相關反落列在其著作《東方與西方》(East and West) 之中,現列如下:
再舉中文譯名作例子,荷蘭的正式國名從來都是 Netherlands 尼德蘭聯合省,荷蘭只是尼德蘭的一省,雖然是最著名而且最富庶的一省,為甚麼我們今日堅持習非成是,堅決把荷蘭叫做荷蘭?再舉大家熟識到不能熟識的「英國」為例,為何我們堅持要叫「英國」--原譯名為「英吉利」?英國來自 England,指的只是英格蘭,有留意世界盃的當一早知道英倫有四隊球隊,分別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以及北愛爾蘭,在帝國主義時期,英國的正式國名為 Great Britain 大不列顛,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則改稱為 United Kingdom 聯合王國,為何中國人仍然要堅持習非成是,把英國叫做英國,或改稱為「大英帝國」,卻堅持不提「大不列顛」或今日最政治正確的「聯合王國」,偏要單叫只包括英格蘭的「英國」呢?難道是中國人歧視蘇格蘭、威爾斯以至北愛爾蘭人嗎?難道是中國人歧視尼德蘭聯合省的非荷蘭省份嗎?
原因就是他人的語言,本為原本使用這些語言者界定,隨時文字本身帶有侮辱成份,例如叫人家做「狗國」、「垃圾之國」,否則一向傳統上的稱呼,不會胡亂改動,這道理本就是包括中文在內一直使用的潛規則,目的就是為他人的語言做成方便,例如外國人一見到 China ,就會從瓷器聯想到中國;例如中醫藥叫做 Chinese Medicine,而非 Zhongyiyao;中醫師叫作 Chinese Doctor,而非 Zhongyishi,這就說明了「達意」為譯名的第一要務,就是令使用這個語言的人,一看就大約明白這是甚麼,而非一個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拚音字。
因此有些人荒謬地說--中國的戲曲和西方的歌劇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要叫戲曲作為 Xiqu,那麼我真的想再追問下去,同理中樂和西樂也有本質上的不同,是否應該把中樂改稱為 Zhongyue? 為何仍要「自甘墮落」,自稱為 Chinese Music 呢?中醫為何要扮 Doctor,不改稱為 Zhongyishi 呢?政府要搞中藥港,是否應該改稱為 Zhongyaogang,而不叫做 Chinese Medicine Port 呢?今日把戲曲中心叫作 Xiqu Centre 的人,連 1998 年的董建華都不如,只要不是民族主義上腦,或者邏輯混亂者,當明白以英文為中心命名,是要吸引非中文的英文觀眾,而要吸引英文觀眾,當然以達意的 Chinese Opera 為名,否則有誰知道甚麼昤 Xiqu?連香港人都不會知道!
mkho.momentum107 Waiting for your payment.
-
Hello!
I am a Russian hacker who has access to your operating system.
I also have full access to your account.
I've been watching you for a few months now.
...
Saying goodbye to the AdSense for Feeds blog
-
Thanks to everyone who has been a loyal reader of this blog over the years.
After some consideration, we recognize that we're just not generating
enoug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