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泛民爭論,原本無意在事過境遷之後延續;可是事關死人清譽,林忌覺得自己有一個責任,去寫下一個歷史紀錄,就我的所知,說出一些未必為人知的真相。
首先提醒大家,林忌長期都支持公投,對於五區公投,於 2009 年 8 月 7 日寫《「五區總辭」公投的戰略問題》時,有三大戰略疑慮,令林忌對實行方面有所保留,為甚麼呢?原因就是覺得泛民當時的計劃,根本不能把辭職補選變成真正的公投,而事實的確這樣。
甚麼叫做公投?就是無論支持者或者反對者,都就同一個議題投票的才是公投;而所謂「變相公投」,最起碼也要達到「變相」的目的,就是「弄假成真」,或直迫真貨,才是真公投。有支持者,有反對者,這才叫做公投;如果只有支持沒有反對,就連最兒戲的民調都不收貨,又豈能當作公投呢?
那麼五區公投是否成功呢?沒錯,對動員民主運動的長遠成果來說,是成功的;但對於「變相公投」這個目標呢?則見仁見智;如果說全靠公社兩黨的公投戰,才迫使政府對民主黨方案讓步,變相公投無疑是成功的,但民主黨方案的通過,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呢?這個問題在泛民支持者中卻非常分裂,而網上的泛民支持者更認為是失敗居多。
中共為何會突然和民主黨談判?原因就是變相公投,使中共改變一貫拒絕和任何泛民妥協的既定方案,而民主黨最後妥協,如果說這是一個泛民的大失敗,那麼最初發起公投的人可有料到這個結局?民主黨不玩公投,這不是一直都有跡可尋嗎?如果明知民主黨軍心不穩,又料到中共必定分化,為何不先強迫否決,再發動公投呢?
對此黃毓民、民主黨都曾經在 2009 年 11 月猶疑過,多方都曾表示可以考慮「先否決、後公投」的建議,但此反對最大的是長毛,他說看不到任何理由要先否決,後公投,最後長毛的方案佔了上風,民主黨乘勢退出公投,結果大家都知道是如何了。
理由當然是有的,否決、公投的先後,事實上是有兩個可能性,今日發生的「先公投、後否決」,就是因為公投投票人數過低,因此造就了中共和民主黨妥協;反之政改通過後,有人問:為何我們不發動公投呢?原因,就是公投失敗了,大家都不想再來一次。
至於另一個版本--「先否決,後公投」的可能性呢?通過和否決的可能都存在,中共讓步民主黨是最後一分鐘的決定,如果沒有公投,中共就不會和民主黨方案妥協,原案則民主黨、民協都不收貨,在全民共憤下,否決的機會不是沒有;6.23 事後看到泛民支持者,對政改方案如此憤怒,如果在通過後才公投,公投的投票率必然會高過可憐兮兮的 17%,最少民主黨強硬派,也有藉口去壓抑主和派,同時七月十四日的一批新選民,以及明年區議會選舉在即,包括民主黨的區議員助戰為自己爭加曝光的興趣都會提高了。
另一方面,我們不妨溫故知新,看看最近社民連的「倒閣投票」,在黨內大老黃毓民的支持者大力動員下,居然無法解散社民連的現任內閣,是非曲直是另一回事,但很顯然的一點,指出了政黨發展中一個大家忽視的現實,就是大老的意願,不一定是黨的意願,反之亦然;在五區公投問題上,民主黨反公投勢力的真正源頭是誰?究竟是幾個「食古不化」的大老,還是「擁兵自重」的基層勢力呢?
政改方案最得益的,不是七十九歲的司徒華,也不是勢必再當選的何俊仁或現任立法會議員,而是地區擁有勢力,卻長期爭位的區議員;同樣的,公投戰對民主黨的區議員最不利,因為他們絕對不想「為他人打仗」,又或者無故再打一場選戰,他們關心的是地區議題,而非和政府嚴重衝突,因此從現實去分析,反公投最力的,是民主黨的基層勢力,而非大老。
好了,那麼為何司徒華要反對公投呢?
最流行的版本一直說,司徒華言行不一,先說自己支持公投,又突然否認支持;林忌要指出這個版本絕對是錯的,為甚麼呢?看看
有關這件事的報導。
黃毓民指「華叔開了張名單」,因此到今日不少泛民都堅持,司徒華開名單代表司徒華支持五區公投;林忌反問一句:中共開了個時間表,說不早於 2017/ 2020 年雙普選,又是否代表支持雙普選呢?
對,問題不在於
表面,而是在於
實質,司徒華的名單是甚麼?大家不妨看一看:
「公民起動何秀蘭、公民黨梁家傑、社民連黃毓民、民主黨劉慧卿、職工盟李卓人」
司徒華提梁家傑,這人選沒有特別;可是看看其他各區,當發現一個極度奇怪的現象,全香港談了公投最耐,政界無所不知非選不可的長毛梁國雄,為何不在名單之內呢?為甚麼華叔不提「涂僅申選九西,梁國雄選新東」(涂僅申後來甚至表示過,他願意辭職參選),而偏偏要選他所不信任的黃毓民選九西,才新加盟的劉慧卿去選新東呢?
更荒謬之極的,是司徒華提名何秀蘭參選港島;大家可記得 2004 年何秀蘭和民主黨的選舉恩怨? 2005 年涂僅申因為匯標事件纏身,何秀蘭的支持者居然在討論區發起「何秀蘭參加九龍西補選後援會」成功得到報導,司徒華難道會忘記嗎?
大家可記得 2007 年馬力死後的補選,何秀蘭立即表態有意參選對決葉劉之後,由於擔心何秀蘭聲望不足,最終評論界及政界大舉「加碼」,由提名華叔、毓民以至最終的陳太,才能夠贏出該次的補選?補選結果表明,葉劉吸票力強勁,對手如是何秀蘭參選必輸無疑,難道當時曾同被提名的司徒華會忘記嗎?
2008 年的立法會選舉,何秀蘭之所以當選,全靠不是她自己,而是由於建制派內戰,葉劉吸票力太強,令蔡素玉得票太少,最終靠比例代表制的保護少數得益當選;由立法會失敗到區議會棄選,孤注一擲靠最後一席才回到立法會的何秀蘭,你叫佢補選公投,果幾個月佢食乜野開飯?唔通公民起動有錢養佢?司徒華難道傻到會不知道嗎?熟識選戰多年的司徒華,會傻到去「提名」一個最勢弱、有仇怨、參選動機最低的何秀蘭去參選嗎?
因此當 2009 年 8 月傳媒報導司徒華的「提名名單」時,凡對香港民主運動深入少少理解的,都會立即明白司徒華的名單,其實是一個「曲線名單」,就有如陶傑那部全港聞名的「抽水機」一樣曲到圓,只有「真心膠」、「直必腸」、或者明知卻想乘勢綁司徒華上戰車的人士,才會說司徒華的名單是支持五區公投;可是很不幸的,香港人實在太不關心政治,就和見到中共有時間表,就相信中共的「不早於 2017/2020 雙普選」的普選承諾一樣,大家一見到司徒華提出名單,連名單是甚麼都不看,就說他支持公投了;大家可以指責司徒華不支持五區公投,這是事實;可是說他出爾反爾,這就是不合情理,因為他提出的「曲線名單」,擺明就是反對公投,根本不能作為「支持公投」的「證據」。
當然,我相信司徒華在 2009 年 8 月其實和林忌一樣,對於公投是有所保留,但是未下決定的;司徒華提出「曲線名單」的動機,就和2009 年 8 月林忌提出的「三個戰略問題」一樣,同樣是「形式上支持公投」,但對「五區補選,變相公投」的執行方式極度懷疑;那為何林忌最終支持了五區公投呢?原因就是在 2009 年 9 月 1 日,林忌想到了「改名公投」,以及派人以「反對公投」的形式,去代「反普選」者拉票,從而「弄假成真」,把假公投變成真公投;可是華叔呢?或者他沒有想像力,和最終泛民其他大老堅持不改名一樣,覺得「改名」是兒戲,(台灣民進黨就不同了,他們選立委就有人改名做「葉問」來吸票);而最終,公社兩黨不但沒有採納「改名」,也沒有派出「反對普選」的 B 隊(只有同樣支持雙選的大專 2012,兩個支持的問卷你收不收貨,是否認同這是真民調),連最起碼「改黨名」--派一隊「支持立即雙普選」的一次性臨時黨名都沒有,結果中間選民集體不投票。
早在 2009 年 9 月 8 日蘋果的文章,林忌已經寫出:「可是保皇黨有兩招可以破壞公投,第一招就是不參選,令公投毋須投票而失去正當性;第二招,就是派一大班閒人參選,令選舉變得兒戲,去分散公投的號召力。」
如果林忌都想得出,難道中國共產黨會想不出?可是最奇怪的,是公社兩黨事後說,沒預計過保皇黨會不參選,你相信佢地真心咁傻嗎?至於司徒華為何最終反對呢?林忌無法代他解答,純以已知的現實分析,有幾點大家可以考慮:
1. 民主黨基層極度反對公投,如強迫他們支持,就算不會兵變,都可能明支持,暗不支持,即使民主黨參加,投票率最終不足四成,泛民一樣會落敗。
2. 司徒華對黃毓民個人極度不信任,認為他不能帶領公投運動
而事實亦有幾點大家可以考慮
1. 泛民支持者互相憎惡,寧可不投票
2. 公投討論不到一個月,社民連不久發生「五行委事件」,五區公投說帖的寫手,社民連的軍師陳士齊退黨辭職,其中一個原因是指黃毓民在公投提出之後,長留在美國沒有回港推動公投;事後看來,八、九月之交如果毓民在港,或不會錯失游說民主黨的良機。
3. 黃毓民突然在公投發起的關鍵時刻提出「接班」,祝福陶君行接替成為黨主席,事後不少人網用戶及毓民 fans 卻指,陶君行的「新班子」--「助選不力」,問題來了,為何黃毓民偏偏選最重要的關頭,堅決要讓陶君行接班,而非「親征」呢?可有足球隊在踢決賽時,派新人上陣之理?如果說華叔不信任毓民,那麼事後看來,在華叔的立場來說,其擔心是否全無道理?
很多人常說,黃毓民的最大缺點,是信錯人,如王岸然、勞永樂、季詩傑等等,如果這種說法可以成立,連清醒的黃毓民都可能信錯人,那麼臨過身之前一年的司徒華,又是否可能信錯人?或者所托非人呢?又或者剛好是倒轉,因為華叔太小心,太難信人呢?
當然,我對司徒華最終選擇了反對公投,以及最終的民主黨方案十分失望;可是司徒華畢竟不是民主黨的決策層,特別在患癌的情況下,其理智是否能夠保持最高峰的狀態,實有很大的疑問;所以如果相信司徒華可以幕後全面操控民主黨,其荒謬程度就有如相信黃毓民可以全面操控社民連一樣的可笑;如果當年智力健全,身心健康的黃毓民都無法控制社民連,那麼相信身患癌症,不到一年就過身的司徒華能夠控制民主黨,是否低估毓民或者高估華叔呢?
最後,回應一個可笑的弱智說法,就是甚麼「貞婦失節,不如老妓從良」
1. 要寡婦為男人守節,連今日的道德塔利班都不敢提
2. 被強姦也為之失節,原來差過去當妓女?
3. 西方評斷一個人,就是看一個人一生做了甚麼;只有中國人才會無限上綱,把一個黨的事當成一名老黨員一手造成;再把一兩個有疑點的錯誤決定,推翻他人一生成就。
4. 老妓從良--能夠嗎?不是有人這樣天真吧?看看那些人最初相信「老妓從良」的人......
5. 因為一次「失節」就否定他人一生的,才是真正的「道德塔利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