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道路唔會減廢氣」刊於二月廿八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香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入冬後市空氣污染指數持續偏高,問題之嚴重,已經去到不容忽視的地步。
政府最近以環保為理由,欲借減少廢氣名義,去推出「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以收費嚇阻市民減少使用私家車進入旺區,表面理由堂而皇之,但實際上是否可行?
政府初步建議,凡私家車進出銅鑼灣、灣仔、半山及跑馬地等「繁忙地區」,一律徵收三十元「擠塞收費」,因此汽車流量可望減少一成六,聽起上來似很吸引,但真的嗎?
「進出費」九牛一毛
對於一般人來說,三十元的「進出費」,比起一般的公共交通貴了不少;然而對於平日開私家車的人來說,比起以萬元計算的的車價、每年數千元的汽車牌費、由數千至過萬的保費、以千元萬元的定期修保養費用,每月數千的泊車費,還有香港出名昂貴之的高油價……這三十元一次的費用,實在有如九牛一毛;目前這些地區的私家時租泊車費用,每小時已經接近三十元,泊多泊少一個鐘的費用,真有足夠的「阻嚇力」令他們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嗎?
就以中上環的車位為例,上班開車人士所租用的月租車位,市價最平也要三四千元,加上油費千多二千元,能負擔得起這個價錢的「養車一族」,肯為追求個人空間與個人自由,去付出這麼多的金錢,他們會為了這區區每天的三十元,而和大家一起「迫巴士」嗎?
就當政府的「預測」是真的好了,部份車主會因應這三十元的收費,改把車輛泊於外圍的停車場,然後轉乘其他交通工具進入「收費區」;的而且確執行初期會有一定的成效,但就和倫敦及洛杉磯的情況一樣,不久這些周邊地區的停車場,就會因客源增加而提高收費,而出名靈活的香港商人,當然比起官僚更加適應市場-舉個例說明:維園年宵期間,附近的停車場立即坐地起價。
從旺區停車場搶錢
不幸的故事還未完結,因為收費區域的私家車減少了,這些地區的停車場,會否減少收入呢?而這些收入減少了的停車場,又會否減價留客呢?就以某些大型商場的停車場為例,近年出現了愈來愈多「購物優惠」,即購物滿一定數額(如二百元),則奉送免費泊車兩小時等;少了客人,他們會否加送多一小時留客呢?
就有如東隧加價一樣,短時間內汽車流量就會恢復以往的水平,再加上泊車費的市場調節,政府只是從「旺區」停車場搶了錢,同時令周邊的停車場受惠,而根本減少不了私家車的流量,更別談什麼環保了。
等一下,為何環保會拉上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呢?是因為私家車嚴重污染空氣,抑或舊式巴士、柴油貨車、客貨車、以至使用「大陸油」的車輛引起大量污染呢?如果私家車不是路邊空氣污染的成因,那為何假環保去推電子道路收費呢?下周再談!
伸延閱讀:
環保大躍進-三面紅旗之電子道路減廢氣(中)
環保大躍進-三面紅旗之電子道路減廢氣(下)
環保大躍進-三面紅旗之廿五點五度
環保大躍進-三面紅旗之停車熄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