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三, 10月 20, 2010

李氏力場之狙擊一號波

每次颱風,網絡上都會出現很多個李嘉誠;最初只是李超人的招牌笑容,一副疇躇滿志極度得戚狀,最新從高登討論區看到的版本,已經是化身成為三國演義的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間颱風轉向。

這個「李氏力場」的傳說,已經成為香港廿一世紀的集體回憶與共同信仰,點解?因為官商勾結,政府信用破產,特別是 2006 年的「最強三號風」颱風派比安,創下每小時68.7公里的香港風力指數(HKWI), 比起九號颱風杜鵑(2003年9月3日)的每小時67.6公里還高;鏡頭前面看到的,是派比安吹襲香港期間,各區市民紛紛在瘋狂的大風下上下班,甚至街邊的垃圾筒都被吹飛,把路過的師奶撞倒在地;數據有歷史強風,現實有市民被撞倒,鐵證如山,不動的卻只有天文台的死撐;亦因此市民開始相信,就和香港其他所有事一樣,連天文台掛不掛不風球,所謂的「專業判斷」,其實都是大商家的決定。(文末有派比安襲港期間的影片)

失去了公信力,從此天文台不是常被市民質疑,就是市民的將信將疑;在互聯網年代,一切數據都變得即時化、透明化,香港天文台雖然努力跟進,包括連手機都推出即時天氣報告軟件,但最基本的氣象預告節目,其包裝和製作卻仍然維持落後的八、九十年代水平,連放上 Youtube 的影片都充斥著環境雜音;網站雖然有即時的天氣報告,但網民的胃口比起天文台提供的大,亦希望天文台可以做得更好,特別是既然天文台本身擁有最詳盡的資訊,為何不可以再把資訊進一步提供給市民呢?天文台做一個掛與不掛的決定,除了宣佈結果之外,是否可以同時在網站宣佈原因,以及背後支持的數據呢?

這幾年來的香港天文台,就好似香港特區政府一樣,面對市民投訴和不滿,只會採取「龜縮」戰術,由「清晨」的定義,到颱風訊號掛與不掛的問題,在一個資訊透明度愈來愈高的社會,正確的做法絕不是龜縮,而是主動清楚解釋原因,以及主動公開數據,而不是躲在圍牆背後,採取一副十九世紀醫生的態度:「我有資訊你冇,我係專業你唔係」。

以今次強颱風鯰魚為例,根據天文台自己的數據,早於 2010年10月19日下午 2 時,鯰魚已經位於香港東南的 770 公里;根據天文台自己的定義,一號風球表示「有一熱帶氣旋集結於香港約800公里的範圍內,可能影響本港。」

770 公里的鯰魚,當然位於香港約 800 公里的範圍內;那麼甚麼叫做「可能影響香港」呢?天氣本身就是最複雜,最多變化的系統,不要說到「量子力學」的可能性,一般人相信的可能,就是「有可能」。一個自 79 年以來最強的颱風,一個 2010 內全球最強的颱風,在大陸、台灣、日本、南韓、美國等預警都認為,此颱風會非常接近香港的時候,這種「可能」,還不夠「可能」嗎?澳門天文台與 19 號晚上 7 時掛一號風球,遠在香港以北三十公里外的中國深圳市,更早於 19 號的下午四時掛和香港一號風球一樣的 (800 公里)的白色預警,為甚麼連遠過香港的深圳都掛一號波,而香港天文台直至 2010年10月20 日凌晨 3 時多,都不掛一號波呢?

有些人認為,天文台只會在風球迫近香港的廿四小時前,掛一號風球;如果這是真的,這是大錯特錯,簡直就是離譜的行為;颱風可快可慢,既然訊號的定義清楚寫明是 800 公里的「警戒線」,就必須認真對待嚴格執行,而不是「可能影響香港的廿四小時前」。中國人「差不多先生」的病,就是常常在一堆混帳、混亂、混淆不清的定義團團轉,卻從不知道嚴格定義,以及相同標準的重要!更荒謬有網友說,颱風可能掉頭走,因此天文台不應在未確定颱風吹向之前,就急急掛一號風球--那究竟一號風球的定義,是「可能」影響香港,還是「必定、絕對、幾乎一定影響」香港呢?假設美軍的防導彈警戒線是 800公里範圍,你認為美軍會不會要看看中國製的導彈,會不會在空中自己爆炸,或者因為常打不準,就不發警告呢?白紙黑字的風球訊號定義,在天文台及其支持者眼中純屬一堆廢紙,北洋艦隊在威海衛覆滅了百多年,中國人的思想方法,可有進步過?

警告的作用是甚麼?就是勸人小心,及早準備變數;一號風球的定義很清楚,就是 800 公里內有颱風,而且今次不是一個小小的熱帶氣旋,而是一個強颱風,甚至超強颱風,對 2010 年未受颱風吹襲的香港來說,對相信十月不會打風的香港市民來說,早掛好過遲掛,提早預警可以叫人準備,叫人安排行程;一位友人身在外地,由於不知道風暴會在周末來臨,如果安排了周末的機票,必要趕回香港的話,是否需要及早提醒,令此人可以早日安排行程呢?同樣的,對很多忙得很的香港市民來說,及早知道周末可能打風,如果有必要的活動要更改時間,是否應該早日得到警示及早安排呢?沒有,甚麼都沒有;當澳門天文台做了,連遠過香港的深圳天文台都做了,香港天文台卻決定不動如山,坐視市民無法及早安排,讓深圳市民及早改動航班機位,讓澳門市民及早改動航班機位,而無助、無奈的香港市民,就像當初特區政府去接載泰國旅客慢三拍,仲慢過澳門一樣,再次令市民失望。

這種不符合邏輯的做法,只會令市民有更多的疑問與陰謀論,根據 2009 年 4 月 16 日蘋果日報的報導《消委會踢爆 七成貨品周五最貴》:「調查顯示,百佳 71.9%貨品在周五最貴,惠康也多達 54.9%最貴,兩超市更乘機「劏客」,以萬歲粟米油 946毫升為例,其間有多達 14次在周五加價,如 10月 3日星期五,價錢由 33.9元加至 37.9元,反而星期六減回 33.9元。」今次颱風鯰魚可能在周末抵達,如以「李氏力場」的傳說來分析,是否有人不希望市民在周五之前提早購物?是否有人不希望過早提醒市民,令超市有時間改動價錢加價呢?超市的價錢會否在颱風襲港消失宣佈之後,偷偷加價?事實就是每個星期五都可以加價,那麼颱風襲港呢?市民是否有權作合理懷疑?

及早示警,讓市民有時間準備與防範,以及改動自己的計劃,免得狼狽失算,在明知消息而不作公佈時,這是天文台不能推卸的責任!天文台理應根據已公佈的定義去做決定,而不應任意代替市民作決定!

伸延閱讀:
李氏力場
維港以外不是人

派比安襲港期間的影片: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