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局政治助理楊哲安在 Facebook 大放厥辭,說:「搞對抗的人士要如何才會接受我的邀請,坐下一起溝通?」事後被網民搞鬧,他卻仍然反問大家唔用「搞對抗」可以用乜,例如 opposition party。
這位楊哲安口口聲聲借用外國的反對黨觀念,卻忘了自己是誰;楊哲安,你以為自己是祖國--英國的政治助理嗎?你以為自己是憑選票選入國會,然後憑才能成為英國內閣大臣的嗎?你是否忘了自己是誰?
「搞對抗」--和誰對抗?就是和閣下這種,手持英國護照居英權,口卻吐出土共狂言的人對抗;如果你深信「搞對抗」的一套,那麼請閣下先退出英國籍,別又要擁抱英式民主自由議會的保障,同時又要來專制獨裁的香港當官;別要說泛民時就以「反對黨」的觀念去視之,你們呢?你們是否和外國的執政黨一樣,是靠選票上台的?

我們不介意在台下做個小觀眾,看看閣下精湛的表演,只要閣下承諾,要不由民間組成一隊辯論隊和你辯論,又或者讓我們事後向你發問好了,不知閣下有冇興趣和我們這些「搞對抗」的人士好好溝通呢?
林忌不是教育專家,但也技癢想「越級挑戰」一下楊助理,不要說我突襲你,給你機會找補習老師準備答案吧!
1. 小學初轉全日制之時,政府一再宣傳目的是減輕學生的功課,令學生在學校做完功課回家云云;然而今日聽到的,隨便一間小學一晚有六、七樣功課,另一間小學一個周末有十幾樣功課,比起我們當年更填鴨;請問教育局會不會重新檢討全日制小學的政策--要不強制禁止、限制小學生的功課,要不取消全日制呢?還是教育局對今日小學生功課堆積如山的現實,全不知情呢?

3. 在新高中學制下,傳統的文理分科是否會繼續存在呢?我們的中學課程好似甚麼都要讀,可是讀出來的學生卻最終甚麼都不懂--舉例說,讀完中三歷史,也不知兩次大戰;讀完中三物理,也不知道愛因斯坦究竟做過了甚麼。
請問教育局對這個文理分科的結構問題,有何對策呢?
楊哲安,今次就是閣下證明自己不是靠關係,而是真材實料成為教育局政治助理的好機會,你會不會錯過呢?
(圖:這是各位網民為你訂製的小丑蛋糕,接實了!)
有趣連結:
『也許民政處新聞官也覺得這個第一位太笨,連忙找了第二位參加者"phone-in",這位參加者較聰明, 聰明過頭, 竟然無啦啦自稱自己是聽眾, 聽到沈天誠同學的說法感到不滿自行打上電台....甚麼?主持也料不到這人如此聰明絕頂,唯有好心告知剛才他致電入電台的是我們剛才給予民政處新聞官的「嘉賓專用內線」,非一般坊眾所能得悉;這位參加者是否真正的聽眾,明眼人一聽就知曉。」』
民政事務局官方五毛踢爆實錄--Happy Idiot 若要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