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三, 7月 23, 2008

孫中山也很無恥?

世界上有些人自己硬膠,卻偏要把自己的硬膠標準套落他人身上,令人驚嚇。
舉例說,在某硬膠銀行開戶,後來該銀行分行倒閉,結果你的戶口就被轉去另一間分行,從此永遠不能改變。

咦?為何同區同街有另一間分行,戶口卻不是轉去果度?咦?為何銀行自己倒閉,卻要我付上「本行搬去另一區」的後果,甚至不能改變分行呢?我們不知道。

這種雙重硬膠分類標準,真的多的是;舉例說,某些香港報紙要求,文章必須用真名發表;但同時間,他們卻堅持把香港註冊名稱叫孫帝象的人,偏偏寫成孫中山!一句講哂,有名、有權、有地位,擦鞋仔就會同你講乜都得;相反,你唔夠有名、有權、有地位,佢地就乜都唔畀你得。

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載之,號逸仙,譜名德明,幼名帝象。

孫文用過不少名字,多是為了宣揚革命或擺脫通緝而取的,部分則在於表達人生期望。除了下列實際使用的名字外,孫文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在中華民國於1912年成立以後,孫氏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孫文」署名。在西方,孫氏以其號「逸仙」或全稱「孫逸仙」(即英文「Sun Yat-sen」)而聞名於世。

最有趣的,係孫中山都曾經在香港住了幾年,在香港入學的註冊名稱,他叫做孫帝象;不過百幾年前的中國人,仍然比較有腦同比較有風骨,唔會有膠人質疑「孫中山」藏頭縮尾不敢見人,亦唔會有膠人質疑點解孫中山唔用真名「孫帝象」示眾;更不會有「維新」或「革命」黨的成員,走去向清廷報寸,孫帝象就係孫中山,然後仲沾沾自喜。

可沒有「革命黨」的辦報膠人說:「孫帝象,你在香港證件上的名稱叫做孫帝象喎,因此你登報,一定要用孫帝象三個字」;又或者,康有為會對孫中山說:「無恥的孫中山,你要用真名孫帝象同我公開辯論!」

中國膠話尊重傳統,其實就係不學無術,連中國傳統係乜野都唔知;有些堅持漢統的中國人,到今日仍然擁有幾個名字,由常用的名,再擁有字,同時間甚至有幼名、有號,可是在今日自稱要尊重傳統的中國膠眼中,這是彌天大罪!中國人,只可以擁有一個名字,多過一個就是「有企圖」、「動機可疑」等莫須有罪名,立即和中共一樣送上你的頭上來。

不說中國好了,又說說英文吧;香港人的英文名最不倫不類,甚麼都有;跟內地拼音的有,拼音再加英文名的有;純英文名的亦有;可是少見就多怪,一大堆膠人常把人家的真名,當是假名;又常把人的假名,當是真名。最核突的,就是不懂讀人家的名,又不知人家名字的歷史典故,反過來怪人不以真名示眾,奇哉怪也。

自己既沒有中國傳統的中文名,也沒有西方傳統的外語名,不打緊這是你的喜好;可是別人有,卻反而歧視他人正確的傳統,這就真的膠到冇朋友了。

就以今日的英女皇為例吧,她的全名叫做 Elizabeth Alexandra Mary,皇室稱號為 House of Windsor;溫莎的王室是「假的」--因為本來她是來自薩克森-科堡-哥達 (Saxe-Coburg and Gotha),只因為英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敵對,所以更改了原來的德國名稱--就是怕有些膠人,因為會歧視他們的姓氏,就和今日一些膠人,專找他人一些出身背景來歧視一樣,膠到冇朋
友。

這張 1942 英皇喬治五世皇后的身份證,現正拍賣當中;咦?點解上面寫的唔係真名,而係「 Mary, Her Majesty Queen」?

原來,做小爬蟲的第一課要訣,就是你只能夠有一個名字,絕不接受你擁有多過一個,因為你唔係皇后,因為你唔係孫中山,因為即使法律容許,小爬蟲的朋友都唔會容許--因為你冒犯了其他小爬蟲!甚麼?你以為自己是英女皇?你以為自己是孫中山?你以為 XXXXXXXXXXXX (下刪一萬字人身攻擊)。

罪名成立--原因一:你唔係毛澤東;原因二:把口生在人地度;原因三:世上膠人何其多......

伸延閱讀:
福佳選舉口號
泛民願意聽真相嗎?
曾建成的努力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