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二, 2月 16, 2010

死火導致巴士相撞

大年初二,鴨脷洲利東邨道城巴和新巴相撞,兩巴司機及乘客共 13人受傷送院;大年初三,城門隧道管道內沙田往荃灣方向,25 人受傷 6人傷勢嚴重,我地的道路安全,係唔係出左問題?
城隧巴士相撞疑前車死火導致
[16/02 星期二 12:30]

城門隧道管道往荃灣方向,早上十一時過後有兩架巴士前後相撞,初步知道十七人受傷,一人傷勢嚴重;消防到場後,協助將傷者較重的乘客抬出巴士車廂,部份乘客抬上擔架床時陷入昏迷。其中一名巴士司機面部受傷,需用頸箍固定頭部;現場消息就說,後面的巴士司機傷勢較重,但送院時清醒。全部傷者都送院治理。

涉及的兩架巴士,分別是278X同73X,駛往荃灣如心廣場;但在城門隧道內中段位置,尾隨的278X同前面的73X就突然相撞。兩架巴士都損毀嚴重,前車車尾被接到凹陷,後面巴士車頭玻璃碎裂。現場消息指,懷疑前車突然死火,導致意外;當局正調查原因。城門隧道往荃灣管道全封,往沙田就要單管雙程行車。

第一個問題,私家車為何死火?
第二個問題,私家車死火和油站入油有冇關?
第三個問題,假設死火的不是私家車,而是的士,政府會有咩回應?

一次塌樓意外,當咩報告都未有,甚至表面證據係指,倒塌和執行屋宇署的拆除僭建物工程有關的時候,政府就要全香港的五十年以上的舊樓一齊驗樓;很奇怪的,由討論區到現實的司機走出來投訴多次無理死火,政府卻用了個幾月,都無法公開驗油的報告,更不會主動要求全香港的油站一起驗油,為甚麼呢?

好啦,當私家車在隧道內行平路直線時不正常死火導致嚴重的交通意外,我們的政府到傳媒,都沒有任何人去質問政府,為甚麼大量司機的死火報告,都不足以令政府全面驗油呢?甚至連從這個方向查一查的意願都沒有,為甚麼呢?

連廣州都會揭發當地 Esso 油站的劣質油問題,可是我們的政府卻在這方面乜都唔做,既唔能夠保證油品的安全,更不能找出死火問題的真相--幾千架的士一起死火,加上不少私家車司機自行上網報告不正常的死火紀錄,我們的政府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可能的,一定不是油品的問題,一定是閣下車輛殘舊啦、維修不足啦、你自己過敏啦的問題!如果油公司係政府的一部份,那也情有可願呀!畢竟推卸責任是人的天性!為甚麼油公司明明是私人公司,我們的特區政府卻乜野都唔做,又唔會宣傳一下如何加強檢查,更唔會主動協助受害司機驗車呢?

對!你說是司機過敏,那麼政府為何不主動聯絡所有「過敏」的司機,提供驗車服務,去檢查一下究竟是甚麼問題呢?今日不是個別司機,而是大量司機的現象,難道人命不值錢?難道車輛要死火導致意外,讓更多無辜的市民死在路面上,政府才願意假腥腥去做點事?

說過無數次的就是--巴士由於沒有安全帶,一旦發生意外,死傷就特別嚴重,政府長期以來就是認為巴士體積大,因此撞其他車時傷亡不會沉重,來「豁免」巴士乘客不用安全帶;但巴士如果撞巴士呢?巴士如果撞貨櫃車呢?發生意外時就有如今日的場面!

政府在交通問題上的所作所為,不斷是為市民增加危險--舉例說,最近幾個月政府在東隧港島入口增加了「快相機」,令到東隧的塞車情況更惡化,車速快慢改變更多,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然長期以來東隧港島入口的速度限制,都是每小時 50 公里,但現實根本冇人會開這樣的速度!而開這樣的速度就會造成東隧更塞車--因為減速加上車龍,就會連原本每小時 70 km 的路段,也變成不足 50km 的路段;而同一條路又加又減速,就會造成車輛之間愈縮愈窄,險象環生。

這些不理現實,只顧理論的朋友就會出來說:「林忌你是錯的!因為根據教車師傅的講法,為了安全起見,每架車最少應該保持三個車位的距離,以及兩秒距離定律!你們不依這個規律,是你們司機的錯!」

好呀,那麼我想問政府一個問題,今日隧道的容量上限,為何不是以這個定律來定呢?

舉東隧為例,根據政府的數據,每日的使用量已接近七萬多架次的飽和容量,可是現實的車輛間的距離,卻遠遠不足於「安全距離」--如果以「安全距離」來計算隧道容量,東隧一日應該只可以容納更少的車輛--例如每日六萬架次!那麼為何在說「隧道容量」的時候,政府唔係以安全的比率來計算呢?為何舊隧每日明明只可以容納八萬架次的車,政府卻可以容許舊隧每日行走十三、四萬架次的車呢?

更荒謬的是,政府要司機「安全駕駛」,維持「安全距離」,到今日卻不肯就「安全距離」的車輛數量來建設隧道!那麼這是政府的錯,還是司機的錯呢?為何講司機就要「安全距離」的責任?政府就不負建設「安全距離」的道路容量的責任呢?

明白了,開車死火是車主的錯,撞車是司機的錯,總之千錯萬錯,都不是大公司、大集團以及大政府的錯,明冇?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