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一, 8月 24, 2009

真假環保與系統思維

一些落後社會的典型特徵,就是在輸入先進國度的文明時候,東抄一截西抄一截,卻不能成配成套,最後變得莫名其妙,衍生一連串的問題。

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清末中國的「洋務運動」,建設了當時世界的第七大海軍,夠強了吧?但中國膠思維最經典的做法,就是只愛硬件,不愛軟件,只講求表面而不講求實際,於是擁有第七大的硬件,卻沒有維護,水手在艦炮上「晒衫」,有炮台而冇炮彈,有炮艦而沒有一流的維護系統,結果一場甲午戰爭打起來,日本仔以弱勝強,北洋艦隊全滅,成為一時「佳話」--福佳佳話。

再看看香港與大陸,在交通問題上的共同興趣是甚麼?就是輸入歐洲的名廠車--特別是德國的名車,但對於道路的興建,他們可曾有拿出德國人的配套,去配合德國車的需要?

德國人對鐵路與道路出了名的認真,早在 1870 年的普法戰爭中,德國人已證明其高效率的鐵路,是最關鍵的致勝原因;今日德國除了特別準時的鐵路以外,更保留了最優良的公路,部份路段到今日仍然可以不限速,卻不會提高道路的意外率--為甚麼呢?德國人的道路有甚麼秘密,為何可以令速度提高之餘,卻不會影響意外率?德國車的秘密是甚麼?

Germany Autobahn Pileup: 259 Car Crash, 66 Injured, No Deaths
Over 250 cars collided and formed a giant pile-up on the A2 motorway near Braunschweig in northern Germany late on Sunday. Miraculously, no one died, although 66 people sustained injuries. Ten people are said to be fighting for their liv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ccident has been caused by slippery road conditions, as it was raining heavily at the time of the collision. The excessive speeds some motorists drive at on the autobahn might also be to blame. A2 motorway connects Ruhr area in the west and Berlin in the east.

More than 300 ambulances, fire engines and police cars rushed to the scene to tend to the 66 people injured in the crash. The crash was blamed on cars aquaplaning on puddles and a low sun hindering drivers.

香港求其發生一單交通意外都會死人,求其車速快少少,香港的傳媒都會說是超速,都會說車速過快好危險,但看看 autobahn 發生一單 259 車連環相撞的事實,為何即使 66 人受傷,卻沒有人即場死亡?為何在沒有限速的高速公路發生致命意外,卻傷亡率都可以如此之低?德國人的秘密是甚麼?最令人驚訝的,就是香港沒有人討論,更沒有人研究。

答案就是一連串受忽視的配套,以及一連串受忽視的軟件--駕駛者的訓練與態度,對於中國式思維而言,他們永遠永遠只著重「看得到」的硬件--車輛,卻對如何使用車輛,對如何配合車輛,對如何既環保,又能生活的問題,採取漠視的態度;在中國膠的世界內,他們只會一刀切--車會發生意外,禁車啦!高速會發生意外?禁高速啦;開車會危害環境?禁私家車啦!

說完中國膠,再比較一下德國人,同樣是公路,德國的高速公路有第一流的管理,舉例說,每個高速公路的出口,都有統一標準去提示司機,路牌極度清晰,每一個地方都有清楚的提示(不會出現香港甚麼「九龍(西)、九龍、九龍(東)」這樣荒謬的設計(說清楚行邊條隧道未得囉),而且早在離出口兩千米起,就會開始一連串的提示;每一千米起,就會出現每百米一個的倒數顯示( 900km、800km、700km ... 一直到出口),而非香港的硬膠路牌(五百米後出口),點出呢?邊條行車線出呢?乜野顯示都冇!

再以修路為例,德國人的修路工程出名嚴謹,相對香港全街亂掘路,有時可以長達幾年,德國人的效率係奇高,絕對唔會胡亂破壞道路;最明顯的除了時間,還有態度--在香港掘路,往往只需要掘半條行車線,佢地都會封足一條至兩條;在德國,除了必須被封的道路之外,還會借空位重新劃位,例如把兩條半行車線的可行空間,或出減速的「臨時三條行車線」,讓車輛可以在減速的情況下,不需要「三線併兩線」,不需要出現無理的樽頸位--而香港塞車有九成,就係由呢類樽頸位產生,偏偏我地由政府到市民,對呢 d 無理的樽頸位完全視而不見,完全不感到是一種罪惡--人為製造塞車,人為製造更多廢氣,無理令環境更污染,偏偏我地的環保份子對塞車,永遠只有一種態度--就係禁車,從來冇人諗過在唔影響市民生活下,可以做得更好。

對對對,道路學太複雜,唔係人人都識好唔好?減少塞車減少污染太難了--對環保主義者來講,咁最起碼研究下香港的車輛馬力問題,有冇需要咁多馬力呢?為甚麼香港車的馬力都特高呢?

一種最荒謬的看法,就是指香港多山,因此特別需要高馬力的車;但事實呢?事實就是連跑德國 Autobahn 冇限速的路段,德國人自己用的車,馬力都比香港細;為何跑 80km/hr 的大部份香港道路,居然需要比起跑 250km/hr 的德國 Autobahn 需要更多馬力?難道德國冇山咩又?同樣係一架 E Class Benz,在香港賣的型號大多為 3000cc,在德國本土呢?最常見的是 2000cc,難道香港人比起德國人更大件?難道香港路比起德國路會跑得更快更遠?難道要需要使用 Yokomama 輪胎? 

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香港的燈位特多,高速連接路特少;就以九龍東為例,要行東隧「分流」,由港島去九龍塘,在觀塘繞道轉去龍翔道,居然要落橋塞 Megabox 附近的樽頸燈位;行西隧呢?居然要飛到去葵涌,在葵涌的貨櫃碼頭轉迴旋處轉到頭暈之後,用多幾倍的路程,才可以轉上橋;行塞到阿媽都唔認得的舊隧呢?如果不去九龍塘而去沙田,在九龍塘就有大量燈位,沒有高速橋可以直駁獅子山隧道。

以上的荒謬情節,可會在德國的 Autobahn 見到?以上的荒謬道路設計,乃全港最重要的所謂「高速公路」的最常態,因此在外國開車無須不斷「停車、起步」,在香港執輸起步就慘過敗家,因為香港司機搶位特快,搶完之後就愛慢駛,等燈位就故意停低;香港大馬力跑車的唯一作用--就係用來搶起步,用來搶完之後,給排頭的司機慢駛,等下一個燈位再搶一次。

這樣的司機質素,又豈能不發生意外?相對於德國極度嚴格的車牌考試,香港的制度根本太鬆,十八歲考完牌,就可以終生免試--無論幾多年冇實際開過車,都可以保留車牌,這種制度合不合理?會不會造成更多危險?會不會這就是為何人人要搶位的其中一個原兇?

同樣係私家車,高排放的大馬力汽車就更加需要避免,一個真正的環保組織會樣做呢?看看今日的報紙,真正的環保組織就是如此:

大馬力車飈升 港首辦無車日 港人近年傾向購買高排放量的私家車,綠色和平指會加劇全球暖化,並於下月22日在港首辦「無車日」,呼籲全城響應。

『綠色和平發現,港人近年傾向選購排放量高的較大馬力汽車,去年已登記的1500cc以上私家車,較02年增加17%,同期1500cc以下小型汽車數量卻減少逾一成。綠色和平為加強市民認識駕駛行為會破壞環境,呼籲全城響應下月22日在香港首次舉行的「無車日」,當日一同停用私家車。多個大企業及環境局長邱騰華表明支持活動。』

中國膠永遠只會要求立法禁止,而不會教育;綠色和平就示範了甚麼是國際級的真環保組織,他們可不會一開始就要求立法禁止,而是發起大規模的教育行動,同時指出問題的核心--1. 排放量高、大馬力汽車潮 2. 要求高官不再以私家車代步--於是局長邱騰華當日會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食油」大房車 成「身分象徵」:
『富利堡集團主席黃毅力說,排放量逾2000cc的七人車近年很受歡迎,用家包括在內地設廠的商人,方便中港兩邊走;另一種是父母為了接載子女上課及參加課外活動,將七人車當小巴用,隨時比坐的士划算,「小朋友忙過大人,一日要去多個地方,上課、學琴、補習等,行走里數極高,每年高達3、4萬公里,較一般人的6000公里高好多,廢氣排放量自然高」。』

對近年香港換七人車的狂潮,那些一味說要禁車,要「電子路道收費」的荒謬人士做了甚麼?就是繼續荒謬的政策落去,而甚麼也做不到;政府說了十萬次要興建灣仔中環繞道才可以解決交通問題,原因就是灣仔、銅鑼灣一帶的樽頸位--其實是舊隧及紅綿道上山造成的樽頸位;因為香港的家庭多了一個至幾個工人,因為養一個工人平過一架車,因為養一個工人平過膠袋稅加將來的形形式式環保稅,所以我地需要更多的工人,所以需要更大馬力更多座位的車,這種惡性循環又何時了?

不但對私家車,對貨車亦如是--當以往一架貨車可以送七轉貨,因為塞車而只可以送五轉時,那麼額外的送貨服務,變成由誰去擔當呢?就是買多架貨車去送,於是塞車造成更多貨車,更多貨車又造成更多塞車,這樣的連鎖效應,熱愛環保的人士可有看出問題的複雜性?今日倫敦市長 Boris Johnson 就一語道破--要減少廢氣,最重要的就是減少塞車!「小朋友忙過大人,一日要去多個地方,上課、學琴、補習等」--這就是典型香港中產下一代的生活,不去改變這種生活,叫他們去坐地鐵?你做中產寧可自己的仔女坐陌生人,唔坐就大把要坐就冇影o既的士,定係自己捱窮都要畀個幾歲的小朋友坐私家車呢?要解決問題,是否應該先從疏導樽頸位(興建接駁道路、減少修路工程佔用的車線)減少塞車開始?是否應該從在首次登記稅,增加慳油車的稅務優惠,同時增加對七人車的稅開始?

真正要做的就不做,荒謬的局長只會提倡引誘更塞車的「強制立法停車熄匙」,把塞車地區轉移的「電子道路收費」,那些荒謬的假環保塔利班,就只會要求影響民生不切實際的荒謬稅收,幸好香港還有綠色和平,幸好香港還有一些西方制度的殘餘,讓我們對比一下真正西方社會的制度,來批判一下這個無可救藥的荒謬香港。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