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四, 8月 21, 2008

守法精神與公平競爭

德國的守法精神
記得林忌去歐洲開車,一位坐林忌車的德國少女問我(翻譯為中文):「為甚麼剛才那幾個路口,明明你有優先權,你卻收油慢車呢?」

林忌說:「小心一點嘛!」
德國朋友說:「但明明你有優先權嘛?」
林忌說:「小心一點沒有錯吧?」
德國朋友問:「但你這樣收油,會影響後面的車,因為他們也要跟著收油呀?這樣不是也造成危險嗎?」
林忌:「...........但他們撞上來的危險,比起在路口撞的危險,好似少很多吧?」
德國朋友問:「怎會呢?你有優先權,他們沒有;這樣清楚的事情,在我們德國是不會弄錯的」
林忌:「............................」
林忌:「但在香港,在中國,如你所說般開車,不到兩日就撞死了......」
朋友露出極度驚訝的表情:「.......噢.............」

對,這就是歐洲和「大中華地區」的分別;無論在台灣、香港、中國的交通,守法的比率遠低於外國;在外國,一個不守法的人,可以令到全部人神憎鬼厭極度鄙視;在我們的社會,違法是常態,於是在我們「差不多先生」的低要求,加上「禮讓」等大帽子的「美德」之下,回歸十年後,我們見到法治與社會秩序,一再崩潰。

看看政府最近的宣傳影片,明明是車路,有些人亂衝過馬路,政府影片不是教育要小心過馬路,反過來呼籲司機要禮讓行人優先過馬路--禮讓,當然是好,但影片中沒有人沒有車的道路,在現實中存在嗎?

現實版本的道路,就是一架車後面跟著幾十架車;行人呢?不是一個過馬路,而是幾十個每秒都不看路,每兩秒有一個人衝出馬路;行人如奧運百米的選手,望著司機的眼神,一旦司機露出不敢衝前的神色,上等的以短跑衝過馬路;中等的快步過馬路;下等的施施然散步過馬路;而最常見的,是衝出馬路,然後在路上停下,又發夢、講電話、聽音樂、談天、回頭望風景等不一而足,馬路就變成了社區中心,一些不負責任的家長,甚至任由小朋友在馬路上追逐嬉戲,萬一司機撞到人,就必定被警方控告不小心駕駛,只是至惡化到好似內地一樣,會有一些職業撞車專家,專搵有錢人的車飛出去被撞,再屈賠錢而已!為甚麼會去到這樣的田地?不講法律去講人情禮讓,結果會如何?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瑞典的公平競爭

《泰晤士報》報導,瑞典一位八歲男童,邀請小全班同學出席生日會,卻獨獨欠了兩名同學。由於該男童在課室內派請柬,老師指法律上學校是公眾地方,這種不公平的行為構成侮辱與歧視,因此即場沒收請柬;最終事件鬧上國會,民意看法分歧,五成多人反對校方,四成多人支持校方。

對我們香港人來說,這樣的新聞有如天方夜談,常聽到的論調有:「小朋友之嘛,搞到咁傻的嗎?」、「我請客,請誰與不請誰,是我的權利!」、「雞毛蒜皮小事都要嘈上國會?」──是的,連我們特首也可以公然在傳媒面前說出政黨「親疏有別」,民選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既要求一定是「中國公民」,卻沒有返鄉的權利,甚至連去「一國兩制」的澳門也不可(由麥國風到連港大女生陳巧文都被拒),政府的咨詢機構,副局長局長助理人選等,全部都擺明專益「自己友」,反對派如此被歧視,大家都已經習已為常, 在一個可以藐視公平公正的社會,瑞典國法律的精神確有如天方夜談。

香港不是在討論要設立公平競爭法的嗎?瑞典國的例子,為何會令我們覺得如此「陌生」與「好奇」?原因是政府在推銷的,不是一個瑞典式的東西,卻是是一個 A 貨──只監管私人公司,卻對政府部門等公營機構轄免!

歐洲委員會在2009年要求全面開放郵政市場,現時歐盟除了德國和荷蘭,大部分郵政機構仍在官方控制下,仍然為了保障市場競爭,迫使所有成員國開放市場,將政府對准入市場限制減至最低,達致公平競爭。歐盟是政府也不例外,為何香港可以豁免?簡單而言,法律通過之後,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大財團可以繼續鑽法律漏洞打官司,中小企及小市民,就成為開刀打擊的對象,這就是近年來,特區政府不斷「巧立名目」,用各式各樣的 A 貨魚目混珠,用來欺騙市民的一貫寶藥黨手法。

類似「選擇性」的例子多不勝數,民間電台案只檢控嘉賓司徒華,卻不檢控民建聯的蔡素玉;強迫金名義上老闆和市民都要供,部份老闆就利用法律漏洞,把顧員改為「自顧」的「服務提供者」;張建宗局在立法會講香港的假期多過法國,就把法國不准營業的「國定假期」,當作香港打工仔的「法定假期」,卻對法國每年的五星期的有薪大假期視而不見;多倫多的強制停車熄匙法例,凡廿七度以上因為車內高熱要豁免,邱騰華局長卻認為執法日數比起市民的安全健康更重要!更別說政制民主的問題了──策發會一眾高人不是參考英的國會民主普選,卻要參考幾百年前上議院的貴族制度,同時間對上議院近年的民主改革,廢除貴族制度隻字不提。

以上的原則,就說明了有時寧願不要,也不要 A 貨的道理;泛民議員多年來提倡加強社會福利保障,結果要了假貨強迫金,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打工仔反而更加水深火熱;就正如 2005 年曾蔭權的所謂「民主改革」,巧立名目「政改」,其實是「政退」,離目標越來越遠。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兩則故事,說明一個現實,我們這個社會,這個民族,就是缺少了邏輯與道理,多了一大堆理想與感性;討論停車熄匙、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公平競爭,去到旺角行人專用區的用途,社會的討論都是「 A 很慘」、「B 很樣衰」、「C 很可憐」、「D 好賤格乞人憎」的水平,在雙方支持者互相指責的同時,真相沒有人關心;而改善制度的真正做法,也一樣沒有人關心,有的只是謾罵與口水,對人卻永不對事,由台灣的藍綠對決,到香港泛民對土共,以至雙方自己的內鬥,來來去去都是這樣的水平,真的厭惡透了。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