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四, 8月 21, 2008

寄語好戲量


一場 Gigabyte notebook 發佈會,本地戲劇團體「好戲量」施展真人騷,沿用一直以來「扮真」的策略,假戲真做搞 gag,令一眾在場的 IT 記者人人 O 嘴;在驚訝之餘,好戲量的演員即場模仿某爛到飛起電訊廣告唱山歌,令在場人士由驚訝變成驚嚇,影片可見,在場人士紛紛 Dead Air 黑面與憤怒。

搞 gag,第一條件就係要好笑;唔好笑,gag 不成,就應該草草收場;好戲量的問題,就是搞爛 gag,卻自以為好好笑;而最悲哀的,就係明明唔好笑,卻強迫別人收看,於是個個憤怒透頂。

收視不好,風評不好,最簡單的做法,就係收皮;好野一定有人欣賞?你去 Youtube 望望,那些第一流的藝術 hit rates 有多少?那些第一流的男高音如 Domingo、女高音 Maria Callas、鋼琴家 Horowitz、Rubinstein、小提琴家 Heifetz、Kreisler 的 hit rates 有多少?連 Joshua Bell 在紐約的地鐵站表演小提琴四十五分鐘,懂得欣賞他琴聲與認出其人的,居然只有極少數人;事實證明,曲高永遠和寡,真正的藝術識貨的人不多,而無論是否藝術,接受與否決定權在公眾,用旁門左道可能起一時之效,長此是無法走捷徑的。

好戲量的問題就出在這裏,正如那段記者會的影片,好戲量常以扮實況、扮真事的手法,出現在人們的目光前面;當然,這可以說是藝術的一部份,但先決條件是,要大家接受--好笑,或者冇事;唔好笑,當然神憎鬼厭。

1. 假戲真做狼來了
正如奧運開幕禮,真與假,是有一條界線的;當大家以無比真心期待是真,得出來卻居然是假,當然會令人反感;如果告訴你,這是好戲量在演戲,可能七成人不會看落去,觀眾減少了,冇咁過癮係真;但反過來,那些被你誤導欺騙以為是真才看下去的人,自然覺得憤憤不平--為甚麼欺騙我時間?為甚麼欺騙我感情?

2. 合理性何在?

偶一為之,大家可能覺得新鮮;長此下去,人們就覺得很厭惡--這一群一再欺騙我感情的人,我每次路過呢句專用區,不但要避過大堆「狼女/男 sales」,在擠塞的人群之中,看到一場場的爛戲--演員好戲,或者是的;深度呢?藝術的價值與意義,難道只在技術層面嗎?你「假戲真做」可有「必要性」?例如,如果你不假戲真做,就無法向政府示威?舉例說,長毛為了向東隧示威,挑戰了法律,很多車主都拍爛手掌,可是連這樣的公民抗命,也不是人人認同;好戲量「假戲真做」的必要性是甚麼?如果這個理由無法滿足市民,自然引來劣評如潮。

3. 挑戰與理想
如果「好戲量」不斷向政府表演「陰質教育」,諷刺特膠政府的教育制度垃圾,相信大堆青少年與網民,都會拍爛手掌;相反,節目如果只在旺角與劇院上演,而甚至一再濫用「做媒」宣傳手法的話,就好似那些呃人買野的層壓式推銷一樣,令人極度憤怒--對,更高層次的合理性,在哪裏?

支聯會年年擺檔,正常而有理性的人,都不會覺得佢阻街;阿牛的抗命廣播民間電台,挑戰法律之餘,大家都會明白他的理想;既然好戲量一再訴諸於群眾,用一些群眾關心的議題,在街頭「假戲真做」,是否也會「假戲真做」,同時去為人民發聲,挑戰現行的不平事呢?

當年希特拉納粹黨上台之後,由於失去了言論自由,大量德國的街頭演員,演活了這些反映市民所需所想的事,令德國人民納粹統治下的頭幾年,還保留了少量的自由與空間;反過來,香港的一眾「藝術團體」,在這方面可有目標與理想?相信如果有的話,大家對某些日常的不便,也會多多用理性去包涵;反之,感情的討厭加上理性的問號,自然難找同情與支持。

4. 我不認同你的意見,但我誓死維護你的權利
林忌實在無法欣賞這樣的街頭藝術--我的喜好,是大眾眼中的悶人,熱愛古典音樂與歌劇,熱愛歷史與閱讀,連電視劇集都從來不看;但同時間,無論「好戲量」如何惹人反感都好,在街頭表演,乃天經地義的權利;維也納的街頭,藝術學生連鋼琴也抬出來,而不會被人告阻街;形形式式不同的表演,即使在西方的歷史名城,也一樣有通俗,甚至低俗的爛騷;旺角街人專用區,無可否認已難得形成了一種文化,就是一個難得的公共空間,成為各式人等的舞台,如果今日大家認同從旺角趕走好戲量,明天是否認同從 Sogo 門口趕走法輪功?後天是否認同在維園及銅鑼灣趕走支聯會、民間電台等不是人人認同的組織?對,也許很多人都對前二者不認同,對後二者很認同,但認同與否,由誰判斷?如何判斷?條線如何劃分呢?

把感性與理性分開,我們應當維護好戲量的演戲自由,但同時,亦請好戲量明白,以往的手法實在令人反感,請從中吸取教訓,亦誠意接受批評;既然 Gigabyte 記者會當眾演出了,是好是醜都不應該抽片,而接受現實。抽片,只造成火上加油,令網民更加憤怒而已。

(照片:林忌攝於奧地利首都--音樂之都維也納)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