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一, 3月 19, 2007

泛民主派的三條戰略問題

刊於三月十九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泛民主派的三條戰略問題

特首選舉接近尾聲,泛民主派成功爭取了一百張選委的「入場券」,推舉梁家傑出選,創造了回歸後第一次「有競爭」的選舉,除了迫使曾蔭權要正面接受梁家傑的挑戰外,就是政府在多項不得民心的施政讓步,這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結果無容置疑。

好是好了,但可否更好?泛民主派在這次選舉的過程中,不少老問題繼續困擾著整個陣營,而最終令梁家傑的支持度,一直維持在兩成的低水平──泛民主派在立法會的直選議席的民意基礎,絕非如此的低,問題出在哪裏?

當然,曾蔭權先天佔了多項優勢:爭取連任易過挑戰,大環境經濟暢旺股市創新高等;但是即使如此,以泛民佔了道德高地,爭取舉世價值的「雙普選」,為何仍不能說服市民──不少屬原有的民主派支持者?

為何而戰?
一場必輸的競選,就應有一種必輸的打法;八百人的選委投票取向如何,本身變數不大;真正的戰場,不在於拿幾多票,而是如何再次燃起市民內心深處──那一團追求民主的火!爭取到兩場電視直播的答問會,對於近年曝光愈來愈少的民主派來說,乃參選最大的成就!第一場答問會梁家傑做到了,可是在第二場,除了尾段好了點之外,梁家傑一直採取守勢,把時間虛耗在沒有實質意義的政綱上--問題處處亦無法實現,為何不全力去宣傳民主的一課?空談虛無飄渺的「願景」,處處落墨反把戰線拉得過長,結果只會給予擁有執政資源優勢的對方迎頭痛擊;反不如棄守無謂的戰場,集中力量一再強調民主與普選的重要性。

為誰而戰?
泛民主派過度集中基層路線,甚至是成立只有一年的公民黨,在政治光譜上都堆在左翼:關心基層市民需要,扶助社會最有需要的一批人,道德上絕對正確;可是泛民可有正視政治現實?香港泛民主派的支持者,有更多屬中產或以上的階層,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愈高學歷的市民,對形而上「民主」的概念支持度愈高;基層人士的數目表面上很多,但不少卻屬於親政府的「死硬派」;然而中間偏右的一群人,目前卻沒有一個泛民政黨可以選擇--不少年輕的專業人士,政治上沒有鮮明的見解,可是泛民長期忽視這批人的需要,把他們趕到親政府陣營之中。

如何去戰?
凡民主運動,除了革命令獨裁政權倒台,或外力介入干預之外,歷史說明爭取民主的過程,絕對非「振臂一呼」或「眾望所歸」而可達致,必先經歷一段艱辛過程;即使是英國的民主議會,既源自貴族與國王權力的爭執,也源自新舊教的宗教糾紛,更源自傳統與新興經濟階層的角力,而非一般群眾容易明白的形而上的理念──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普選權得以於二十世紀初擴展至全民,亦與一場世界大戰引起的種種歷史偶然脫不了關係;在以經濟掛帥,此一刻仍擁有自由與法治的香港,即使零四年立法會選舉也只得五成多的投票率,泛民主派要喚醒這些沒去投票的人去追求普選,是否有點緣木求魚操之過急?泛民於「後董時代」能量逐漸流失,當務之急不是去求執政,而是切實地先做好在野黨的角色,繼續監察政府,提高問政質素,再訴之以情喚醒那些曾投泛民一票的心:那些內心支持民主,選特首卻寧可選擇曾蔭權的人!不先安內,如何去攘外?泛民必須改善目前戰略含糊、定位不清的老問題:既要討好所有人,卻無法打動任何人。單靠「愛民主」的市民「含淚投票」,這樣的困局只會令普選繼續遙遙無期。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