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及訂閱請按 Like

星期三, 9月 06, 2006

港產的末日

暑假港產片票房再創新低,西片卻大收旺場;電視劇由賣埠到外購,港產漫畫市場萎縮,新進本土作家屈指可數,粵語流行曲不再流行大中華,香港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七、八十年代的經濟榮境創造了香港的「黃金一代」,的確這一代的發展非常急促,但無論是樓價或恆指的上升速度,和後來八、九十年代的末世炒風比起上來,幅度仍是輕微的;工業的發展以及內地湧來的移民,加上內地剛開始的改革開放,集天、地、人三才的香港因而得天獨厚,可是大家從來沒有承認的是,這種速度的發展,是建設在一個非常不穩固的基礎上,一旦大環境改變,一切將如過眼雲煙;另一方面,我們的文化人文水平,在英國設計的法治基礎上,雖然有長足的進步,但仍距離真正一流的地區很遠。

如八十年代初的新浪潮港產片、粵語流行曲、港產漫畫等,往往都充滿了大膽的嘗試,這些嘗試今天難復再見的原因呢?是因為不夠「商業化」!何者為商業化呢?受大眾歡迎是也,大眾的口味雖然經常改變,但不變的卻是大眾的文化水平,有怎樣的 demand,才有怎樣的 supply,當一部爛片收得,一眾創造人就亂拍濫拍爛片,直到優良人才捱不下去,市場飽和到再也接受不了,這種效應在經濟學上,叫作「劣幣驅逐良幣」。

港產市場萎縮到老死,新世代的年輕人可不再吃舊的一套,港產不行,那麼為何要劃地而限?舉例說,當民族主義者不斷痛心年輕人「哈日」,一面倒接受日本的流行文化的同時,有沒有真的去了解人家東西好在哪兒?本地的電影人談起西片,就說人家製作費以億萬計;講起漫畫,就說人家的製作費是好幾十倍;可是除了這些可以用錢買回來的表像之外,有沒有肯定過他人文化上的絕對優勢?一套聖鬥士星矢以希臘神話為藍本,一套龍珠以我們中國西遊記的故事改編,一套美少女戰士也加上九大行星以及諸神話的元素,一套鋼之練金術士以中世紀的歐洲作為背景,就連「機動戰士高達」的武器也以華格納的歌劇來命名,我們什麼王小虎、陳浩南的文化深層意義在哪兒?武俠片的歷史篡改到荒唐失笑,就連尋秦記、大唐雙龍傳也被我們的 TVB 改到不知所謂!在外地早已與金庸齊名的黃易,本地所謂知識份子卻只談他未成名前那些帶鹽花的作品,語調充滿了妒忌與不屑;於是「人離鄉」反而「貴」,法國人比我們愛王家衛,標殺令的導演昆頓塔倫天奴比我們愛劉家輝,外國遊客比起我們更愛本地的老區文化,我們剩下了什麼?既沒有西方文化的靈魂,連中式文化的軀殼都失去了!

被鄙視的美式「消費文化」被當作西方的正統,於是家鄉雞、麥當勞以及迪士尼,Louis Vuitton、Gucci、Burberry,法拉利保時捷寶馬及平治,就被我們當成西方文化的全部,我們的旅行團可以為了去巴黎迪士尼而不去羅浮宮,去奧地利只為了 Swarovski 的水晶,在這樣文化背景長大的八十九十世代,可以有怎樣的將來?

華格納的北歐神話歌劇 - 「尼布龍根的指環」最後一部,叫作「諸神之黃昏」(Goetterdammerung),上世代的港產文明正在發放那最後的光芒,漫長的黑暗快要籠罩著大地,至於晨曦會否再來?會吧!會嗎?真的會嗎?

明天文章預告:荒謬分類廣告:一個人在膠上(一)
lamkayblog@gmail.com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 由妖票到乞票 - 近期常有些政治人物,不斷「屌票」,即自己作為候選人,不但沒有用耐性去說服選民,反而走去怒罵自己的選民,這種作風當然不但無法爭取別人支持,反而罵走選民。 但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自己那一票真的「非常寶貴」,認為有如一位萬眾觸目的美女,要多次追求,乞求其投票,以至開出大量動人吸引自己的承諾,或者作出利益交換,才會走...
    5 年前

最近文章

再次伸延閱讀